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热点影响大传播速度快、学生参与多网络互动强、新奇想法多意见多元化、监管难度大、后果难控制等特点。大学生涉世未深,加强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可以重点从网络政治观教育、网络责任感教育、网络文明观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等四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人生价值观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7.2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24.8%。[1]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是网民群众的主体,是受网络舆情影响且影响网络舆情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多样化网络舆论载体的发展,网络成为折射当代中国国情、政情、民生等的重要舆情阵地,理性和非理性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日益深刻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从当代大学生抓起,因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方向和动态,而网络舆情直接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1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1.1热点影响大,传播速度快


  习近平新时代的国情、政情、民情都比以往历史时期复杂的多,容易产生热点舆情事件。首先,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和热点新闻,无论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往往在大学生群体中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高度关心国家大事,对当今社会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既有满腔热血、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冲动,又有愤世嫉俗、不甘落后、分不清是非对错的盲目。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热点,当代大学生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容易不分青红皂白滥加评论,不负责任地进行舆论攻击。其次,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不良媒體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肆意夸大、歪曲热点事件,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大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第三,谣言更容易快速传播。从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热点舆情事件往往突然爆发并在短时间之内迅速蔓延,而真相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的非理性情绪显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猛烈而复杂。


  1.2学生参与多,网络互动强


  根据笔者对众多高校的调查,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约有6~10门课程,平时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打发空闲时间。每当有热点突发事件在网络上报导时,大学生群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事件传播中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或与之利益相关的热点事件(例如“李文星之死——大学生身陷招聘门”),更容易使大学生之间热烈讨论、相互转发。由于天之骄子群体的社会特殊性,大学生针对热点事件发出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共鸣。


  1.3新奇想法多,意见多元化


  习近平新时代的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活跃,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新鲜事物总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发表令人匪夷所思的评论。例如“神童遭退学”、“高考状元流浪”等,大学生总是能发出多元化的评说,引发EQ与IQ之辩的争论;对于任何热点舆情事件,大学生群体总是能够从国内国外、政策、政府、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各个角度阐述自己标新立异的观点,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代表了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的态度和看法,体现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发展趋势和心智走向。认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是更好地开展舆情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1.4监管难度大,后果难控制


  习近平新时代自媒体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直播事件”呈几何倍数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自媒体热点新闻的创造、转发与分享中来。而且无知者无畏,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律专业除外),无知忘法、盲目违法、以身试法者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大学生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时常在网络上针对时政热点发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言论,游移于纪律法制的边缘。上述状况给网络舆情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我国是一个尊重民主权利、讲究言论自由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讲法治、重纪律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2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1理论意义


  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从理论上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其次,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体现了“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精神的内核。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网络热点舆情的方向和尺度,主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的各项规则和制度。第三,继往开来理论创新。网络舆情教育既继承了以往“舆论学”的思想基础,又超越了传统“舆论学”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论学”教育的框架。这一理论创新引导大学生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把舆情教育当成一门学问去了解和研究,形成新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观。


  2.2实践意义


  网络舆情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其次,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的育人功能,实现新时代道德教育信息化、常态化。网络舆情教育帮助大学生继承传统道德中的合理成分,汲取科技信息时代的精神内核,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使高校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第三,网络舆情教育有利于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新型模式,形成富有成效的完整育人链条。强制性、片面性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网络舆情教育打破古板、单调的传统育人模式,通过聘请网络公知、名人大腕走进校园,利用智能手机、电脑拓展课堂外延,使大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树立新时代人生价值观,开创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育人模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3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