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月 张家宝 张新立
(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国外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当前我国金融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些理论与实际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中共十八大要求、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需要。如果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需要,离不开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世纪世界上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足见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独特性,决定了它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立足并取得发展,需要依赖外部资源的获取,金融机构则是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动力。过去十几年来,金融机构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了亚信、新浪、搜狐、腾讯、百度等一批快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但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如何诱使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有效地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与倍增功能,促使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最早文献,起始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撰写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一巨著,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详尽阐述了货币、信贷等金融工具变量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实质在于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扩展,丰富与完善了创新理论。如经济学家哈罗德与多马对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研究是从分析与研究资本、技术等金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展开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索洛等人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建立了著名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虽然所建立模型中的资本等相关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分析了金融这一变量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与结合机制,但这些模型并没有对金融变量对促进科技创新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进行详尽研究。即使后来的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理论中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对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因素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因并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尽管如此,上述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确实有显著的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经济家也开始分析科技创新的货币金融影响要素,并由此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增长经济模型。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就为金融理论得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理论认为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方面。在譬如,希克斯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革命发生之前有必要发生金融革命”的论断。他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在18世纪早期英国的金融市场有了迅速发展,为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基础前提条件。史密斯通过建立一个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分析证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技术的有效选择,进而对一国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带来深刻影响。此外,西方经济学家针对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模型,研究探讨了金融、流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有效联系。如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迪威格(Philip Dybvig)的流动性风险模型认为,随着证券市场交易成本下降,会激励更多资金投入到非流动性、高回报项目上,如果非流动性项目有足够大的外部性,那么证券市场较强的流动性就会诱发稳定的技术创新。
(2)上述文献绝大多数是基于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关于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实证性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出现。Saint Paul从金融市场风险的视角实证提出了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Levine等通过证实发现,金融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资提高本存量,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King等以Schumpeter建立的金融模型为基础,得出金融机构可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成科技进步。
(3)在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因素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近30年来,风险投资成为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纽带的一个重要中介,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领域。譬如,迈克米兰与昆德兰等人认为,风险投资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甄选不同于一般传统性投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风险投资家更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独占性及团队人员素质与有机构成。再有,风险投资家投资后,一般还参与管理活动,不像传统性投资只收取利息,风险投资家的监管和提供的增值服务在防范道德风险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倍增功能。萨尔曼则分析了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得出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多种契约机制激励创业者提供准确信息和努力工作,包括分期投资、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与股票期权等,这些激励契约机制能有效降低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风险企业治理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大多数分析研究金融机构是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如李扬、杨益群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金融难题一方面来自金融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从而造成了市场失效作用发生。另一方面主要还受到转型经济所特有的制度障碍和结构缺陷的制约。林毅夫、李永军认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关系融资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出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快速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巴曙松等人认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调整金融结构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这方面目前已得到有效地解决,像创业板的推出与注册制的开始论证就是最好的见证。国内学者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基本实施于本世纪初。邓乐平认为,发展有效地资本市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有效渠道,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并且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进程。事实上,金融与高科技的有效融合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与实施的。还有,发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是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又为现代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李扬等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吸纳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而风险资本的基本职能就是为这类创业企业提供一定的创业和发展的股权资本。杨勇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英英等认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在于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房汉廷在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与科技中小企业有效结合方面可以说是先行者,他不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而且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推动了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环境出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评价与未来展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