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粮食税》谈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要]《论粮食税》是列宁开创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件,他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详细分析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行政策转变的迫切性,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重视市场自由和贸易自由,将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财富。在当前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下,其基本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 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15-03
《论粮食税》是列宁于1921年4月创作的,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在经历了三年卫国战争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和方式。这篇著作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重要篇章,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坚强前行,探索前进,重温这部经典著作,领会其精神要旨,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有着深厚的实践价值。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性探索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创者,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事实和农民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进而结合苏维埃俄国的政治、经济新形势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论粮食税》中,列宁对苏维埃俄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路径有了新的论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
(一)维护农民利益是列宁实行政策转变的立足点
沙皇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小农经济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时,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得以建立,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来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热情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内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号召下,农民的余粮和部分口粮征收,并且,征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到1920年左右,全国生活必需品更是极度匮乏,加上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人和农民普遍存在着不满情绪,农民暴动不断发生。列宁充分意识到农民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如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延续,必然威胁到苏维埃政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减轻农民的负担,列宁转向了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并向党内持怀疑态度的保守派明确提出这项工作的开展要从农民抓起,并且他把农民的地位提高到第一位,认为谁要是不认为应该这样,就等于主动将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拱手让人。由此可见,列宁已经开始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历史发展也证明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符合苏维埃国情的正确抉择。虽然1921年农业因自然灾害而欠收,但国家仍然征得1.62亿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的粮食,政府还通过商品价采购了0.6亿普特,共获得粮食2.33亿普特,实行粮食税第一年就有很大的起色。等时间行进至1921年年底的时候,农民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列宁在讲话中也表示,只有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建立市场,将贸易自由摆在前面
在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初期,列宁要求建立一个消灭商品经济、使全国居民加入统一领导下的消费公社,国家对产品生产及分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性控制。可见,列宁主张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来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然而在经济十分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对各种产品按统一标准的计划分配只能加剧物资匮乏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商品生产趋于停滞。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国家允许个体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自由支配多余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这些剩余的粮食和农产品中的大部分就会立即变为商品,不可阻挡地涌入市场,市场逐渐恢复了生机,促进了贸易自由。此时,列宁对贸易自由是持肯定态度的,并对党内怀疑贸易自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否定新经济政策的人士指出,可以通过粮食税来设法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式纳入到社会主义体制之下,列宁认为不可否认流转的重要性,虽然流转是资本主义,但它能够帮助提升小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可以帮助社会主义制度对抗官僚主义作风。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积极发展离不开商品市场经济,只有充分利用其的纽带作用,才能带动工业、农业活跃发展,最终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资本主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转向新经济政策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必一定坚持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思想。列宁表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的“中间环节”。因此,无产阶级要先把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成社会主义。
在《论粮食税》中,列宁首先分析了将资本主义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可行性,他指出:“与小私有者的(小宗法式的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进步。”并分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包括租让制、合作制、租借制和代购代销制,分别说明了它们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可以将国家经营不善的部分企业租让给本国资本家或租借给外国资本家来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资金、引进外资,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列宁主张实行对农民来说最容易接受的过渡形式就是合作制。工人阶级只要学会保卫国家秩序来反对小私有者的无政府性,国家根据国家资本主义原则来整顿好全国性的大生产组织,就能巩固好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 因此,共产党员要善于向资产阶级学习,“多花点‘学费’并不可惜:为了学习要不惜破费,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从《论粮食税》谈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从《论粮食税》谈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