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昆
内容摘要 技术进步对于收入分配的突出影响体现在: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技术进步,总会导致一轮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过程。统制经济收入分配的突出法则有:统制经济不存在市场;在劳动者异质的条件下,管理者阶层可以运用非市场手段压低部分劳动者收入水平;消费品也基本上由管理者阶层在可行范围中主导决定。中国当前混合复杂的“骡子”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不再是统制经济,但仍有统制经济残余;拥有市场经济大量痕迹,但距典型市场经济还有距离。基于这些分析可以推断出:20多年来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与以下五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有重大关联: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统制经济遗风的公民身份双轨制、政府的过大权力、部分政府官员的贪腐、市场化过程中私人企业主阶层的形成。当下,亟待依据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四种趋势,及时采取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统制经济 收入分配 工业化之殇 骡子经济
作 者 张旭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 (杭州 3100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笔者主要关注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无论是政府调查公布、还是民间测算公布的基尼系数,都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超出了公认的正常范围,必须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经济学界有收入分配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但该曲线是否存在于任何社会?其内在机理是什么?是市场自发导致,是政府干预所为,抑或是两者共同作用?这些问题迄今未有公认的权威答案。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原因展开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于收入分配的解释虽然大不相同,但共同之处都是以生产要素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背景。当今中国并非典型的市场经济。所以收入分配理论,对于解释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参考价值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肯定有限。 马克思以剩余价值论解释私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但这种理论显然不适于解释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他也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应当遵循的规则,但那是一种规范性准则,不能从中推断出当今中国收入分配的实际状况。近年来研究中国收入分配的论文已达数千篇之多。它们大体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确认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并作出评价。二是从各种角度分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①三是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这些文章对于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多有洞见,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区分收入分配不均和分配不公,以至于个别文章把市场所决定的工资差别看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收入不均与收入不公是两个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为了保持经济效率,一定程度的收入不均是必须的。但存在收入不均未必存在收入不公。而收入不公可以使收入不均高于必要程度,也可以使收入不均低于必要程度。若一个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勤劳节俭积累亿万财产,其收入与普通劳动者差距甚大,这种收入不均未必不公。若一个公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攫取几十万财产,虽然他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可能不如前者,但这种收入不均一定不公。收入差距公不公正,不在于差距大小,而在于差距来源。基尼系数虽然从总体上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但它并不能说明这个差距有多少是为了保持经济效率所必须的,又有多少是不公正且无助于经济效率的;更不能说明这个差距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因此,今天研究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重点应当分析收入不公的源泉,并提供减少收入不公的对策。
市场经济、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
假设一个理想型的市场经济:其中任何产业的企业最优规模相对于整个社会需求量都很小,因此所有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各种稀缺生产要素都可以跨行业自由流动;整个社会技术和偏好长期稳定,从而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也保持稳定;整个经济规模报酬不变。
这是一种充满小业主的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导致的均衡状态,使各种生产要素按照其边际生产力获得收入,并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够获得差别不大的收益:其一,不同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不会太大,不会超过人力资本的差距,因为他们可以跨行业自由流动。其二,资本所有者之间收入差距也不会很大,因为资本也可以跨行业自由流动,且企业最优规模普遍很小。其三,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也不会太大,因为企业最优规模普遍很小,不可能出现大量资本集聚于一人手中的现象。当然,所有人也不会收入完全相等,存在一种纯粹与稳定的要素相对稀缺性和人力资本差距相对应的收入差距,可以称之为自然收入差距。
如果这种虚构的市场经济出现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的重大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使一些行业的企业最优规模大大扩张,则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技术进步,必然扩大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各种要素市场的自由交易,将提高相对稀缺性增加的要素的所有者收入,降低相对稀缺性减少的要素的所有者收入;各种产品市场的自由交易将提高规模扩大的企业主收入,降低没有及时扩大规模的小业主收入,甚至令其破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长期会引起社会重视积累相对稀缺性增大的要素。如果这种要素数量是可增的,那么这种反馈机制将使它的相对稀缺性趋向减少;如果这种要素数量固定甚至递减,那么待它的价格升至某个临界点,替代要素将会出现。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要素市场价格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又会趋于缩小。这也许就是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深层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不会无限持续,又会趋向一个新的自然收入差距。直到出现新一轮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技术进步,再次引起收入分配差距开始扩大,尔后再由于同样的反馈机制而缩小。
换言之,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技术进步总会导致一轮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过程。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就是一种要素偏向型、规模递增型技术进步。从世界范围看,几乎所有的农业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上,都出现过类似的经济高速增长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作“工业化之殇”。
统制经济的收入分配法则
当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大背景。然而在此大背景下,还有一些促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特殊因素。为了展开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首先构想一个高度抽象、高度简化的非市场的统制经济。非市场的统制经济,是从资源配置这一特定角度对经济体制的一种抽象。一切排除市场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都可以称作统制经济。它包括经济学中经常虚拟的鲁滨逊经济、传统农业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以及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现代的斯大林模式。统制经济既可以与私有制相结合,也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技术进步.“骡子”经济·收入分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