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平稳渡过最后“窗口期”——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跳出速度看结构。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有增长周期的原因,也有发展方式的问题。客观地看,这些矛盾和问题大都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直接相关,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密切相关。由此,不仅要着力缓解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而且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十三五”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新常态,从短期看是速度问题,从中长期看是结构问题和发展方式问题。我国经济进入6%~7%左右增长的新常态,不仅是增长速度上的新常态,也是经济结构上的新常态。要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形成投资消费关系的新常态、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新常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线的新型城镇化新常态、创新驱动新常态。不能因为短期内经济增速扰动而放弃中长期转型改革的目标,尤其需要防止以增长速度取代结构调整的倾向。

(2)跳出政策看体制。以往依靠政府主导和全面政策刺激拉动GDP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递减,难以为继。当前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不应靠政策刺激,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啃下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打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改革攻坚战。

(3)跳出短期看中长期。2015—2020年这6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节点,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临界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化解短期压力的希望在2020;走向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新起点也在2020。如果谋划、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加快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与改革,不仅能有效化解短期的经济矛盾与风险,也将为经济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我国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趋势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增长速度的换档,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突出特点。 “十三五”把握经济发展大势,重在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作为13亿人的大国,实现“中国智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总目标。由制造业大国变成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大国、强国,我国工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历史性挑战。

(1)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如果我国仍是世界工厂,还是进行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即使做大了经济总量,也仅仅是一个大国,而不是强国,在多方面仍将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目前,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说到了工业化后期,有人说到了中后期,也有人说仍在中期。笔者认为,就全国总体情况看,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将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 “十三五”最重要的一个导向性战略,需要全面实施,加快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以信息化牵引工业结构升级将有重大突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将加快信息社会发展进程,并且成为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加速器”。信息化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是“十三五”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将较快发展。“十二五”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取得重要进展,但工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性改变。 “十三五”以高铁为代表的制造业可能会发展得更快,将大大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布局的影响力。

(2)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是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低,这是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其突出表现在: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47%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大都是70%~80%;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5%,而先进制造业强国如德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在70%左右,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75%以上。

(3) “十三五”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加快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15%提高到30%~40%。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二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信息中国。三是形成以互联网、智能物流网、综合运输网、智能电网等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2.城镇化转型升级: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人的城镇化是方向、是目标,如果没有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大格局,农民工没有实现市民化,就不会有全面的人的城镇化。

(1)未来5~10年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这主要是基于两点研判:一方面, “十三五”城镇化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首先,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但目前只有53.73%,预计“十三五”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至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其次,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而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2010左右。“十三五”我国应加大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制度创新,如果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仍达不到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就难以证明城镇化转型升级是成功的。另一方面, “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第一,农民工市民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对投资还是消费,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第三,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的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我国已经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作为发展的突出优势。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新型城镇化将成为释放巨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使命。

(2)“十三五”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基本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工”退出历史;城乡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到2020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要成为历史;加大中小城镇的公共资源配置,初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什么北京中关村的房子能卖到几万元甚至10万元一平方米?核心问题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差距造成居住条件、居住价值的反差。因此,要增强中小城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关键是公共资源配置要有明显改善。

(3)探索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的历史性突破。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至少要实现“三个统一”:一是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完善农民承包地流转制度、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二是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这一目标,重在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即制度统一、底线大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城乡统一的人口政策。2020年,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城镇化较快发展,应当而且有条件在城乡统一实行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如何平稳渡过最后“窗口期”——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2)在线全文阅读。

如何平稳渡过最后“窗口期”——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