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造物节:文化经济盛会与美学新思(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造物节的成功之道主要有: (1)以创造精神引领;(2)以物质文化支持; (3)以节庆氛围渲染。以创造精神引领,就要高度强调节庆活动策划的创新,节庆活动应是各类创意的集中爆发和展示。以物质文化支持,就是强调通过文化与商业的结合、艺术与商品的结合建立节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让节庆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动力,同时又依赖这样一种文化经济模式,让文化与艺术得以传承与创新,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以节庆氛围渲染,就是强调节庆活动的仪式化功能,让它充分激发起老百姓的参与热情、创造热情和自我身份认同,充分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三个方面也正是今天大大小小的各类艺术节、文化节、博览会、展览会等节庆活动需要贯彻的基本原理。唯有积极运用这三条原理,才能在节庆中真正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文化与商业的和谐互促,最终让百姓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受惠,真正将文化产业的繁荣当成自己的盛大节日,这也正是“造物节”范畴的价值所在。

造物节的价值

如上文所说,造物节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显得很突出。若论其价值,不能不追溯到各地区、各民族古已有之的节庆文化,以及20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审美是人生的节日”,其实我们何尝不能说“节日是人生的审美”。前一个命题关注审美价值,后一个命题关注节日价值,它们共通的地方在于都看到了“节日”与“审美”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人所离不开的东西,都体现了一种氛围感、自由感、解放感,都有某种超功利的意味。人生之两段就是非节日与节日,人生之二义就是劳作与休息,人在节日与非节日的变奏曲中生活,节日时段是对非节日时段的犒赏和抚慰,节日人生是非节日人生的驱动力。人之需要节日,正如人生之需要审美。在精神的自由徜徉中,在创造力的充分涌流中,在物我两忘的审美眩晕中,人通过节日实践获得畅意、怡情、骋怀、遂志等审美体验。当代造物节之价值,从较宏观的角度讲,就是节日之于人生的审美价值。从具体层面来说,造物节的显见价值涉及到多个层面:

其一,造物节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节庆仪式激发出公众的自我身份认同感,促进了公众参与艺术创造的热情,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门新艺术的诞生,那便是仪式艺术,涉及到仪式音乐、仪式美术、仪式舞蹈、仪式戏剧、仪式文学等诸多领域,在我国历史上长盛不衰。仪式音乐存在于仪式内外,既可以附着于仪式本身成为仪式的内容,又可以脱离仪式成为独立的音乐。在原始社会,人们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神的世界,天地万物背后都隐藏着神灵,他们可以赐福于人,也可以嫁祸于人。“为了让其赐福于人或转祸为福,必须不断对它供奉、祭祀和崇拜。除了直接对它们本身用舞蹈、顶礼膜拜等形式表示敬意外,还有一种简单办法,便是把它们的形象如实地描绘下来,进行祭拜。”这就是仪式美术重要形式——仪式绘画的源起,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仪式绘画,如岩画、壁画、年画、宗教绘画等。当然,仪式美术还涉及到雕塑、造像、工艺美术等方面。无论是舞蹈、戏剧还是文学,学者研究其源起是都会提到“巫术仪式说”,也就是强调舞蹈、戏剧或文学起源于巫术仪式。希腊文的戏剧“drama”一词与巫术仪式“dromenon”词形结构近似,汉语的“巫”和“舞”在甲骨文中是同一个字,这样的语言现实也佐证了巫术仪式说的合理性。造物节不仅直接导致仪式艺术之诞生,还促进了其他艺术的创新和传播,激发出人们参与创新和创造的激情。在今日中国频繁举办的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注重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人之创造物,它们其实都是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文化工艺品。 “以艺术的方式来展示艺术品”,这正是当前造物节最重要的节庆语言,在这种语言逻辑中,有形的艺术与无形的艺术、泛艺术与纯艺术实现了某种统一,在和平共处中获得携手发展的机会。而当仪式性、艺术性、创造性等因素与大众性勾连在一起时,造物节往往引导并激发出民众对艺术“已创造”的激赏和“再创造”的激情。

其二,造物节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作用,可以充当无言的中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物的交流可以跨越语言和民族障碍,默默地实现文明之对话,意义之交流。在此意义上,造物节对“物”的重视和弘扬显然有利于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有时正如一个个网络游戏,它们以其鲜明创意和自由嬉戏的狂欢精神引领公众的参与热情,物质利益的实现又支持着游戏的持续开发与创新。

其三,造物节还有利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当代德国学者辛格霍夫指出: “在今天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传统的交往形式和安逸感几乎流失殆尽,因此人们渴望自己的生活能获得一种结构,一些温暖的特别之处。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在当今世界,造物节和社会运动可以说是社会情感洪流的出口。当代造物节更多地表现出经济驱力的巨大能量,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跨越阶层、民族以至于国家的共同性,在欣快的氛围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理解和沟通;当代社会运动更多地表现出政治动机的强烈诉求,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难以调和的冲突之上,在剧烈的动荡中改变社会秩序,导致危机与更迭。当然,不论造物节或社会运动,它们之所以成为亮点、热点或焦点,通常都有着相当复杂、深刻、长期的社会原因,并非单单从节日中或革命本身就能得到解释。不过,作为当代美学变革和社会变迁的研究者,我们应当对造物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指承认造物节能够对调节社会心理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指注意到如果处置失当,造物节同样可能引发矛盾。

总而言之,当代造物节在美学意义上是审美心理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在经济意义上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换信息和产品的中介环节,在社会意义上是艺术的展览价值的实现。国家需要造物节来凝聚民众,政府需要造物节来发展经济和文化,商人需要造物节来推销商品,老百姓需要造物节来获得认同、消遣、娱乐和休息。当然,并非所有的造物节都具备同等的水平、效益与价值。它们至少可以用三种尺度来加以品评,即艺术标准、经济标准和社会标准。在艺术标准占主导地位的造物节中,人们高度关注所举办的艺术活动的水平、所展出的艺术产品的质量、所带动的艺术创造与艺术参与的规模。在GDP占主导地位的造物节中,经济效益被摆在第一位,所看重的是人们的节日消费、庆典带来的签约合同金额数量之类指标。在社会标准占主导地位的造物节中,人们更多地考虑节庆所带来的欢乐气氛和调适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重标准,那么,造物节便有望为社会各界所欢迎。不过,与日常生活相比,任何节日都是短暂的。日常生活的积累是创造力在节日前后爆发的基础,日常的劳作是交易值在节日前后剧增的前提,日常的同心同德是欢声笑语在节日前后应者如云的根据。因此,真正有价值的造物节不是用艺术装点门面、用数字炫耀政绩、用作秀粉饰太平,而是弘扬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劳动者的主人翁的精神,让他们的创造力真正带来高峰体验,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成为普天同庆的不尽之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造物节:文化经济盛会与美学新思(4)在线全文阅读。

造物节:文化经济盛会与美学新思(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