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因地制宜”:慎待中国服务业发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李慧中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超过60%的服务经济占比背后的真实内容是生产者服务为主的事实,即不是“生产什么”有了根本改变,而是物质产品“怎样生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高服务占比并不应成为中国各地简单地、笼统地、一味地发展本地服务业的动因。大国产业发展顺序与多数服务产品的“非贸易品”特征,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其对人口大国发展服务业在供给方面的约束是物质产品生产力基础和城镇化基础;在需求方面的约束是本地需求水平,本地城市化水平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本地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走势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部门结构。只有具备足够的工业基础,才能形成与世界格局相似的高比重的生产者服务,以及高比重的服务业增加值。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为主 因地制宜 物质产品生产率城市化水平 中国服务业发展作 者李慧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200433)当今世界经济是服务经济还是“新工业经济”

中国经济正走在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转向以服务业发展为主的道路上。今年是“十二五”的尾年,各个地方进入了“十三五”规划酝酿与制订的工作阶段。回瞻“十二五”规划制订与实施过程,几乎所有中国各市县,属地不分东、中、西,主产不辨一、二、三,都提出5年中使本地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增长幅度,远超全国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规划之目标,很少有地方所提服务业比重增长目标是小于5个百分点的。然而,各地的实践结果距离规划目标却参差不齐,事与愿违之地不少。的确,中国经济已到了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转折点,但是各地一味地热衷于发展服务业的势头存在偏颇,其与我们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有误不无关系。

最早提出并归纳服务经济、撰就首本服务经济著作的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在1968年说道: “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具有‘革命’的特征;而美国已深入发展并在所有国家表现出来的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尽管较为缓慢,但从经济分析角度看同样具有革命的性质。”富克斯写书的时候,大多数OECD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50%,进入到本世纪初,2000年OECD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平均达至70.4%。发展中国家中的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平均高达63.5%的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也达至51.4%的水平,而南亚也到了50.0%的水平,世界平均值为67%。整个世界达到如此高的服务业比重,确是“革命”的,但此种革命是“缓慢”的。OECD国家花了32年时间,从占比50%左右发展到70%左右,也就增加了20个百分点。

比正确认识过程或速度的“缓慢”更重要的,是对服务业发展内容的清醒认识。人们往往根据服务业占比过半,来判断当前世界经济的“服务经济”性质。对这样的只看总量不看结构的判断,学界有着不同的意见。富克斯“服务经济”概念的提出,似乎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已经丰富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至于对服务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这个社会因此被称作“丰裕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等。按照这样的观点,本世纪初的整个世界已进入“服务社会”,尽管各个国家有所不同。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他将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农业社会,生产率低,有剩余劳动力但素质差,因而服务业主要为个人和家庭服务;在工业社会则以与商品生产有关的服务为主;在后工业社会,知识性服务和公共服务成为主要的服务业。部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服务业产出过半的事实,认为服务业供给过半不是对服务产品需求过半的结果;相反,是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从而物质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现代企业生产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结果,是工业生产以新的方式进行尤其是投入更多服务的结果。按照这种方法论,现代经济只能叫“新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或“后工业社会”与“新工业经济”争议的实质是,当代以至未来社会生产的主要内容究竟是服务产品还是物质商品?争议的实质其实是“生产什么”与“怎样生产”的问题。

“新工业经济”论认为,服务产出过半并不等于整个经济进入了以服务需求为主的“服务经济”模式;相反,当前的经济“服务化”仍然服从于以物质产品的需求为动力的“新工业经济”模式。新工业经济“一新”在生产的技术进步已经不再主要依靠体力劳动为主要劳动投入方式,生产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远多于一线体力劳动人员; “二新”在社会分工深化使物质生产企业中原先内置化的为生产而进行的各类服务活动,外置化为由独立的服务企业来从事;“三新”在科技进步和服务生产独立化的要求,使与人力资本生产有关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是说,主要不是“生产什么”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物质产品“怎样生产”发生了根本转变。

为什么“怎样生产”会得以改变呢?其中重要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发生了使服务业比重骤升的重要变化,即物质生产的服务化尤其是信息化。服务化和信息化过程推动了工农业以及服务业内部的新的生产分工,生产活动变成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实际的物质生产通过高度自动化来完成。不仅这种自动化生产的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服务劳动和后期服务劳动,而且这些服务由内置化分工转而外置化,在宏观统计上就表现为经济的“服务化”。这种中间性服务或生产者服务远大于最终服务或消费者服务,OECD国家中只有土耳其一个国家在量上是生产者服务小于消费者服务,其余都是前者超过后者;美国、法国在量上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的比例为3:1;德国、日本在量上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的比例也接近3:1。

这就是说,生产者服务而不是消费者服务,才是当今世界服务生产的主要内容。为工业生产的服务具体又可以分为四种: (1)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 (2)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流通和金融服务; (3)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 (4)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

讨论上述内容,是为中国各地发展服务业的速度和行业结构提供借鉴。国际经验表明,速度是来自结构的(因为速度的一部分来自新的服务产业内容),而更多来自于服务的内置化向外置化的转变。这种转变,没有离开服务围绕物质生产尤其是工业生产转的性质。即使是新的服务,相当部分也是上述四种服务中的(2)与(4),即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以及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因此,除了一部分服务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于消费性需求增长外,更多的动力是来自于已有产业基础对服务的新的依赖。而这种依赖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熟工业地区的产业分工,即内置化向外置化的转变;二是非成熟工业地区的工业发展。就此而言,世界经济的高服务占比,并不应成为中国各地简单地、笼统地、一味地发展本地服务业的动因。 服务业供给的“因地制宜”:供给因素制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因地制宜”:慎待中国服务业发展在线全文阅读。

“因地制宜”:慎待中国服务业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