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927~1937年上海儿童娱乐及其教育导向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 媛1 刘合成2

(1山东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聊城252000;2山东聊城大学财务处,聊城252000)

[摘要]1927—1937年是上海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重要时期,城市娱乐功能渐趋完善。随着儿童地位的提升、西俗东渐的影响日深和上海经济的发展,儿童娱乐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现代娱乐体系。儿童娱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了以儿童为本和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同时结合时代需要,号召儿童救亡图存,强身健体,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服务于国家发展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儿童娱乐;儿童生活;儿童教育

自19世纪40年代开埠以后,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至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发展成为中国贸易、金融、商业、工业、制造业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上海也开始关注儿童教养,1932年上海市政府率先在全国倡导成立和试行“四四儿童节”,1934年又呈请设置“儿童年”。上海还逐步发育并整合了全市娱乐设施,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娱乐体系,由此“上海,不单是全国的工商、金融集中的大都市,对于娱乐事业也是全国的汇合场所。”娱乐是城市居民的一种闲暇生活方式,儿童娱乐从属于这个范畴,是一种让儿童愉快地度过闲暇时间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的美感需要、休闲需要和情感需要。1927—1937年间上海儿童娱乐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形成了以儿童图书、儿童电影、儿童播音、儿童体育、儿童游乐场和儿童玩具为主体的儿童娱乐格局。对儿童来说,娱乐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当时的上海,儿童娱乐属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彰显出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1927~1937年上海儿童娱乐的兴盛

(一)儿童地位的提升敦促儿童娱乐的发展

在中国长久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将儿童看作“小一号的成人”,忽视其年龄特点,且将儿童视为家庭或家族的私有物品,认识不到儿童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一直到民国时期人们的儿童观才开始发生改变。在强调以个体为本位的五四运动中,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地位被发现,尊重儿童独特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需求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认为不能将成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知识强加到儿童身上,须有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来满足儿童身心发育的需要。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鲁迅发表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正式提出“幼者本位”的口号,与古代家庭把子女视为自己的隶属品,强调家长的专制权威性相比,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五四时期子女观、儿童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后,儿童的地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五四时期人们对儿童的发现,立足点之一在于儿童对国家、民族的特殊意义,儿童问题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鲁迅曾说:“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周作人也认为:“盖儿童者,未来之国民,是所以承继先业,即所以开发新化,如其善遂斯旧邦可新,绝国可续。不然虽当盛时而赫文明难为之继”。旧有的从属于封建家族的儿童观,由此开始被新型的国家民族意义上的儿童观所替代。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励行普及教育,以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1927—1937十年间,稳定的政治环境更是为现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0世纪之初,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也被传播到中国,上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儿童中心论”,又称“儿童本位主义”,他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以儿童为中心,使教育与现代社会、生活实用紧密结合在一起。1919年4—5月杜威访沪,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1925年美国女教育家、道尔顿教学法创建者柏克赫思特于访问上海,倡导技能训练教学体制,注重儿童的动手能力。1931年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华虚朋夫妇访问上海,提倡“文纳特卡制”,主张将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在上海的广泛传播,知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纷纷身体力行,推行现代儿童教育。

儿童本位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儿童个性发展,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娱乐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方式,然而在传统社会中,儿童娱乐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承认。对于儿童玩具和游戏,中国古代素有“玩物丧志”一说,用于儿童启蒙的《三字经》里就有“勤有功,戏无益”的古训,教育儿童勤劳可得到回报,终日戏耍则无益。在这些观点的作用下,中国历来忽视玩具和游戏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儿童玩具以哨子、娃娃、陀螺、拨浪鼓、粘土、铁叉、大刀等为主,儿童娱乐如踏青、放风筝、打秋千等类同于成人的娱乐,专属于儿童的娱乐较少,娱乐促进儿童体智发展的功效也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然而,传统《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读物是难以满足儿童全部的精神需求的,“中国向来以为儿童只应该念那经书的,此外并不给预备一点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挣扎,止那精神上的饥饿,机会好一点,偶然从文字堆中——正如在秽土堆中捡煤核的一样——掘出一点什么来,聊以充腹,实在是很可怜的。”近代以来,随着儿童地位的提升,人们对儿童关注的增多,儿童娱乐被视为儿童的教育方式之一,在思想、文化乃至科学方面对儿童的启迪作用尤为可贵,对儿童接受现代思想也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西俗东渐成为上海儿童娱乐发展的契机

上海开埠以后,在外侨的示范下,西方现代娱乐方式被植入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从功能上看,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西方现代娱乐方式是为了满足外侨生活的需要,这些被称作“奇技淫巧”的魔术、电影、溜冰等逐步吸引了上海居民的眼球,“洋娱乐”成为一种摩登的生活方式走人寻常百姓家。

上个世纪20、30年代,随着租界公园向中国人开放,公园作为休闲娱乐场所的公共性得以体现。与中国传统的私园相比,除了园艺景观之外,公园还配有音乐演出场、体育健身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同时还是西方音乐在上海市民中传播的重要路径。空闲时间到公园散步、娱乐和健身成为当时上海人的一种时尚娱乐行为,儿童也成为公园的重要游客。上海公共租界著名的兆丰、虹口、外滩三个公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儿童参观游览,颐养身心,开阔眼界(见表1)。

20世纪初,电力在上海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以电力能源为主导的一系列娱乐产品,包括电台、电影院等。上海广播电台设有专门的儿童播音:“儿童音乐播音每日分两次播送,第一次在永生电台,其时间为下午二时三十分至四时,第二次在恒森电台,其时间为下午六时三刻至八时一刻。”1933年上海儿童晨报社还联合电台和公司举办了儿童播音比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1927~1937年上海儿童娱乐及其教育导向在线全文阅读。

1927~1937年上海儿童娱乐及其教育导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