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学习、交流:1、4、7被3除余1;2、5、8被3除2;3、6、9被3整除。
3出示第三组题:4100÷34010÷34001÷3
师:你能很快判断每道题除以3后余几吗?试着说说原因。
生1:4100÷3可以分成4000÷3和100÷3,分开来看:4000÷3余1和100÷3余1,两式多余的数相加在一起是2。可以得出4100÷3,最后的余数是2。
生2:用同样的方法,我判断第三组题中后两题的余数也是2。
4出示第四组题:5100÷35010÷35001÷3
师:你能很快判断每道题被3除余几?试着说说原因。
生:我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余数虽然是3,但3能被3整除,所以这组题中的被除数都能被3整除。
5学生合作学习:
(1)同桌两名学生一人写数,另一人判断所写的数能否被3整除;
(2)两人写数:一人写被3除余1的数,另一人写被3除余2的数;
(3)比一比:写能被3整除的数,看谁写得又多又准。
6由学生小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被3除后,余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余数之和被3除后余1(或余2),这个数被3除就余1(或余2)。
【教学反思】
教材上讲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是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其和能否被3整除。而笔者注重的是被3除后的余数,即用减法从各位上减去3的倍数,看余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两者相比哪种简单,显而易见。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性;同时创设的问题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背景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数学结论的发现与提出是经历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了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科学发现与创造打下基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