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及组织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后期系统性反思

随着意义建构过程的发展,初期的片段性回顾为危机的解构构建了基本的思维框架,为了进一步有效的处理危机。个体进入批判性思维阶段,即系统性的回顾反思。由于原有的组织认知已无法有效的应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危机,基于意义建构的持续性,个体感知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明确个人职责与组织使命并着眼于新的组织管理再思考。此时组织成员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组织制度,而是基于个体的工作经验进行全面的危机回顾,重视事件线索提取的价值性,并逐步建立起新的认知建构。由于此时组织个体具有一定的思维自主性,有利于建立对相同外部情境的不同认知,因此,不同于初期局限于原有认知体系下的同一性组织思维,此时的危机致因分析较为全面,往往能带来初步的理想结果。且在情绪体验上,成员逐步经历消极情绪递减与积极情绪递增,同时体现出乐观的愿景式导向,并逐步明确自我任务定位(即成员主动致力于新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且各尽其职,合理分工),表现出普遍较高的团队参与度,因此心理安全度也随之上升。此时创新氛围维度具有较高的显示度,成员心智模型逐步完善,思维能力进一步激活,且组织外部创新环境得以改善,组织进入创新的良性循环之中。具体而言,团队成员对已有资源进行重组并生成新的管理思想,以此指导其致力于新体系与新方法的探索,试图更新落后于外部动态环境的现有制度,最终完成创造力提高及实践投入的二阶性创新活动开发。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展望

本研究从理论建构层面提出,意义建构作为一种知识、经验重组的思维过程能有效作用于危机情形下组织成员的系统性认知构成。然而就意义建构理论的研究现状而言,现仅局限于对意义建构理论的抽象性维度探讨,未能有效的将其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如前文所述,近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持续性有效发展,尤以创新绩效为例,而现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及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制约,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发展环境,创新竞争力低下。因此,如何有效激发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员工作为促进组织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个体创造力的提高与创新行为的实践直接推动了组织的创新绩效发展。一方面,根据以往研究提出的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的正向作用关系,创新氛围较为薄弱的贫困地区则难以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础进行其相应的政策指导;另一方面,根据相关的统计调查,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内部人才资源较为缺乏,组织成员普遍的认知水平不高,心智模型难以达到较为全面的系统性水平。因此当面临组织危机时,初期的团队思维不足以应付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笔者引入意义建构模型,尝试从完善个体认知的层面出发,探究能有效激发组织创新的相应措施,以适用于创新环境薄弱的贫困地区。然而,在探讨意义建构对于组织环境与员工行为的调节机制时,应当重视以下问题:

一,对个体意义建构的主导维度进行有效判别。在测量检验意义建构的调节效能时,应测量现有心智模型的复杂度水平,厘清意义建构维度的显示性差异。当少数特性占据主导地位时,其余的维度效能被弱化,此时意义建构完善度低,危机处理能力较弱,意义建构处于消极作用力水平;而当多种特性显示力较为平均,且心智复杂度较高时,个体思维能力被激活,能有效解构当前危机,意义建构则表现为积极的调节性能。二,界定意义建构的性质,分类别探讨调节机制的过程性变化。个体思维是逐步完善的认知过程,对突发事件的认知也是从零散信息收集到逐层整合线索,分析事件的积累过程。个体的意义建构萌芽于危机初期,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新生并逐渐成熟,通过个体的反思,从初期消极的片段性思维发展为后期较为成熟的系统性分析,这一连续性过程的不同阶段也具有相异的作用性质,为了更为准确的掌握意义建构的调节机制,应当分类别探讨其不同阶段的性质与效能。因此未来进一步的实证性研究可从以上几个方面推进,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理论建构,有望应用于现贫困地区具体的政府及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中,并促进该地区企业的创新绩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MOHAMED M. Factors affecting organisational creativity andinnovativeness in Egyptian business organisations: an empiricalinvestigation [J].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5,24(1):7-33. http://dx.doi.org/10.1108/02621710510572326

[2] JIA L,SHAW J D,TSUI A S,PARK T-Y. A Social-StructuralPerspective on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s and TeamCreativ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4, 57(3):869-891. http://dx.doi.org/10.5465/amj.2011.014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社会及组织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及组织氛围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guanli/12238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