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轨的核心内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也正是源于中国经济在30年以前的转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领导架构模式一直是广大经济学者的研究对象,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最为普遍的国有控股企业,相关研究仍很薄弱。本文试图从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着手,探讨其领导结构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国有控股 领导架构
一、混有所有制企业的含义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转轨,国有企业因其“行政化,形式化,效率低”的模式一直为人们诟病,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轨的重要内容。几乎同时,西欧国家与北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浪潮,他们大多选择了明确的,有计划的私有制道路。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将企业完全放入市场撒手不管,选择了较能稳妥推进的混合制企业的运营模式来改革。
混合所有制企业一般是指存在国有股份和非国有股份的企业,本研究中所指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同时含有大宗公有资本和大宗私有资本的企业,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都作为大股东参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等决策之中。国企的混合制改革实质上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引入竞争打破垄断,促进市场公平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兴起的原因
1.国有企业丰富的资源与私有企业灵活的运作机制结合
作为政府大力扶持的对象,国有企业掌握着私有制企业无法获取的资源,政府对于国企的扶持力度也会较私有制企业更大一点。与私有制企业的运作模式的结合能使国有企业的资源更高效地运作,通过股权结构变动的方式给予新运作模式的引入一个更合理的条件,同时减少内部人员的抵触情绪。
2.政府不放心完全放手而选择留一手的保险举措
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着调节者的重要角色,政府有责任通过控制企业的走向维持社会稳定。张德霖认为,经济危机之后的国企成为政府的包袱,政府希望国企进行激进的改革激发经济活力,同时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政府认为有必要掌握甚至强化控制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是最合算的途径。
3.私有制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主动选择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典型的“国有而不倒”现状对于私有制企业来说是一剂定心针。在面对经济危机或者政策性调整的时候,私有制企业面临倒闭的可能性更大,这就促使私有制企业主动选择与国有企业开创混合所有制企业用于自保。对于私有制企业来说,混合所有制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玻璃门”、“弹簧门”(“玻璃门”和“弹簧门”都是指民营企业在市场环境运营中实际存在的或显性或隐性的障碍)等进入障碍,为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三、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领导架构上存在的问题
张文魁在2010年的调研分析中得出结论——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普及率相当高,并且大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大股东仍然是国有单位,依然是国有控股,董事长的任命权掌握在管辖该企业的国资委手上。考察领导架构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治理有着深刻的意义。目前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领导架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中领导架构问题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