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交通安全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驾驶人员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驾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重大隐患,造成人民经济损失,是社会的不利因素。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同时也给他人带来危害。本文根据探讨驾驶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 培训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步入了小康生活社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随着机动车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马路拥挤问题、驾驶安全问题。驾驶员又是整个交通的引导者、控制者。所以我国在提升驾驶员培训管理方面就要做出进一步的完善。相关部门应积极解决,找出驾驶员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的道路安全。
1驾驶员在培训中遇到哪些问题
(1)教练员的乱收费现象。随着车辆的增多,驾驶员的培训数量也不断增多。驾驶员拥挤、教练员供不应足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受训练人员的需求量增多,很多教练员又不受驾校的管理,开始私自定价,提高收费标准[1]。这样导致很多驾驶员并没有完成一定的课程训练,技术水平不达标就开始驾驶车辆,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
(2)对教练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在驾校中,教练与驾校是挂靠的关系,教练为了多招学生就多头挂靠。这是驾校管理的不到位和教练对学员的不负责表现。在培训中,教练员经常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由于教练车是以教育为主的工具,管理部门也没有扣除教练车的权利。这样导致了教练员不规范教学、无人管理等现象,反映出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严重漏洞。
(3)培训过程不够专业。教练员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考试的合格率,减少培训时间。由于驾驶培训是新兴的行业,国家相关规定中对教练员准入门槛设置相对较低,教练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都相对较低,所以,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升。教练员的职业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低下。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不够严谨,影响了驾驶训练员的专业水平。
(4)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在现代科技得以充分运用的今天,大多数驾驶培训的理论教学依然采用课堂授课模式,虽然不少驾校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开辟了驾校网站,但只局限于网上预约报名、理论模拟考试,而没有全面的安全、文明驾驶等知识的教育。实操培训则依然沿用“一对多”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多结构、多层次学员们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但使驾校的服务受到影响,且易滋生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有损驾培行业的整体形象。
2驾驶员训练的影响因素
(1)个人情绪。训练中,如果教练员对驾驶训练员进行语言攻击,影响训练人员的心理变化,很可能导致训练人员在训练中的过激行为,这样不仅影响了驾校的声誉问题,也浪费了其他学员训练的宝贵时间[2]。
(2)天气变化。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不同的季节要适应不同的场地。如果在新手还未成熟阶段,对于炎热天气要适度选择阴凉处。对于暴雨天,最好选择室内进行基础的反复练习。他们练习的能力不强,就要根据不同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场合进行训练。
(3)疲劳驾驶。在练习训练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训练员的状态。如果训练时间过长,驾驶员会出现厌烦的情况,这样就无法继续接受训练,可以适当的调整休息时间,不可疲劳驾驶。
3提升驾驶员训练水平的策略
(1)严管车辆。管好车辆,确保安全和教学质量,这是驾校内部管理环节的重点。对于车辆管理,驾校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教练车正常运行,实行定人、定车管理。建立健全教练车档案,完善车辆养护资料,每年进行两次二级维护保养,并作为对教练员年终实绩考核的依据;教练车必须用于教学训练,不得改作他用;教练车有专人带队定人、定点加油;教练车因个人责任造成损失的,按损失金额,一律由个人负责(保险赔偿除外);教练车每天必须按培训部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机制,无论在市场发展上还是行业管理,都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打击非法培训、乱收费的现象。对驾校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3]。2011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的《道路运输经理人职业能力评价管理规定》和《高级道路运输经理人资格考核认定办法》对道路运输经理人的资格条件、考试评定方法、继续教育及职业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此项工作是一项新工作,许多省市尚未有效开展,应尽快落实好此项工作。实施驾培经理人资格管理制度,能够对驾校管理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管理者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能有效促进管理者的素质提升,强化驾校管理者的安全主体意识,进一步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和措施,夯实驾校的安全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