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除了其自身的原因外,公司上市资格准人制度、配股条件、业绩评价指标等的现行规定都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因此,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仅要从公司本身着手,还应该致力于外部的诱因分析,从而改变以往只重视考察其“结果”状况而不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或过程的做法。
三、着眼于“程序理性”,从制度上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其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和评价者过度注重“结果理性”,上市公司经营者在“结果理性”的驱使下,为达到某一结果而不惜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因此,解决这一诱因的关键在于变“结果理性”为“程序理性”,从制度上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一)实施科学严谨的上市资格准入制度
之所以要确立公司上市资格的准人制度,就是要使优质公司上市并保持其长远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效地增强和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在核准制下,只要公司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就可以申请上市,这很容易诱使公司为达到某一要求而粉饰业绩。而在注册制下,更注重的是对上市公司的事后监督,强调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由于没有严格的审核条件,公司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某一条件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发展,因而消除了公司粉饰业绩的诱因,更有利于公司安排其长远发展。但由于注册制对市场参与主体、监管主体的综合素质及法制环境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宜推行上市保荐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券商业务不再是单纯地将股票承销出去那么简单,而是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包括上市辅导责任、发行上市指导责任、公司上市后的持续责任等,通过责任约束保荐人,通过保荐人优选上市企业。这种制度将有利于更多更优质的企业发行上市,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其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提供相应保障,从而更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证监会应作出决定,取消剥离与模拟。如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取缔剥离与模拟,证监会也应当对剥离与模拟做出严格限制。对于进行过重大剥离与模拟的企业,如果其经营业绩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遭到破坏,应经过3至5年的时间重新检验其业绩的稳定性,符合条件后再核准上市。
(二)全面建立上市公司配股条件
一是中国证券会要把募集资金使用效果作为审核配股的主要条件。对于申请配股的企业,要求其说明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所建项目的投入产出效果,以及该项目产出效果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意见并公开披露。相应地,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必须执行“专款专用”,募集资金更改用途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前次募集资金建设项目尚未建成或建成后投入产出比率低于“分数线”的,无资格申请配股。
二是改变目前单一的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的配股条件,建立多指标体系。鉴于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等操纵利润的现象,可考虑设定“主营收入现金含量比”等指标,揭示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在净利润中剔除三年及三年以上应收账款,挤出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分。除了定量指标外,还要设置定性指标,如同行业比较、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等等,形成一个科学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同时,在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方面,不宜确定单一的指标值,而应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所建立的指标规定一定的标准值。如在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上,可根据各行业各年度来规定分数线。如可以规定为“需要配股的上市公司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要超过同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这里,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要等到全部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年报出来之后才可计算,使上市公司不会向以前一样有具体的“6%”的目标可供操纵,而且又考虑到了各行业各年度的不同,更为合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有限理性”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4)在线全文阅读。
“有限理性”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