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开立若干问题探讨(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信用证生效时间
信用证开立后究竟何时生效,根据UCP600 第7 条之规定,似采“发出”说。该条规定,“自开立(issue)信用证之时起,开证行即不可撤销地受到兑付责任的约束。”何谓“开立”UCP600并未进行界定。然而同样由国际商会起草的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却于第2:03条明确做了解释,“一旦备用证脱离开证人控制(leaves an Issuer’s control),即为已开立(issued);除非其中清楚注明该备用证那时尚未‘开立’或不具有‘可执行性’……”鉴于UCP600 和ISP98 都是由国际商会所制定,且UCP600 同时可适用于备用证,两者“开立”之含义,应做同一解释才合理,即都采“发出”说。据学者解释,国际商会之所以采发出说,是因为其与信用证不可撤消性相吻合。
然而,笔者以为,发出说理论在法律解释上有难以弥补之缺陷。首先,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买方之开证申请书开立,而该开立之信用证是否符合买卖合同之规定,银行无从也无权审核,只有该信用证到达卖方并由卖方进行审核才能知悉。如果信用证与买卖合同不符,卖方有权要求买方进行修改。如果说信用证自“发出”之时起便已然确定生效,似乎对卖方不利。
其次,发出说也与买卖合同有关信用证开立期限之规定不符。一般而言,如买卖合同有明确规定信用证开立期限的,则买方应于该期限内开立信用证,此所谓开立,如前述,不仅包含了买方应申请银行开立,而且还包含了银行已将开立之信用证通知至卖方。然而如若采“发出说”,则只需开证行发出了信用证即可,此时买方即已履行完毕开立信用证义务,至于该信用证是否能够到达卖方或是否能准时到达卖方,买方并不承担任何责任,似与买卖合同有关规定及法院就此之解释不符。
最后,如采“发出说”,也会对买方及开证行不利。因为,一旦信用证“发出”便属“开立”,即意味着开证行和买方即应受到该信用证之拘束,而无权在信用证到达卖方之前作出任何修改变更,即使其明知信用证存在开立错误或瑕疵。
正是基于上述“发出说”之缺陷,笔者建议信用证生效时间改采“到达”说。一方面,到达说和信用证的不可撤消性并不冲突。因为如果我们将信用证定性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则银行开立信用证并通知至卖方,这属于“要约”之性质。此种“要约”(信用证)一旦到达卖方,便不可撤消,因卖方此时已产生其合同价款能获得银行保障之合理信赖。而在到达卖方之前,因卖方尚未产生任何合理信赖,自然买方或开证行可自由撤回或修改。事实上,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在有关回复中,也已然承认“到达说”这一理论。如ICCR396中,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便解释说,“因此,一旦开立,即受益人已收到正式通知(无论系直接从开证行亦或是通过当地通知行),开证行即承担了承付相符单据之责任。”“而在此之前,开证行或者申请人要求修改信用证的,无需受益人同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信用证开立若干问题探讨(3)在线全文阅读。
信用证开立若干问题探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