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反言”通俗的解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出于某种原因合理地相信了保险人的某种陈述(即使是错误的陈述),保险人便受该陈述的约束,即便该陈述对保险人自身不利,也不得反悔或主张抗辩。《保险法》第16条第6款就是一种禁反言制度。
(二)不可抗辩规则与弃权、禁反言制度的辨析
从起源上来看,不可抗辩规则是基于射幸合同的特性而产生的《保险法》所特有的除权规则;弃权、禁反言制度起源于民法,广泛适用于民事合同领域,当然也适用于保险法。
从时间与适用范围的限制角度来说,不可抗辩规则要求法定的除斥期间,且该除斥期间一般规定较长;一般适用于长期人寿险。弃权、禁反言制度在权利行使时间上没有要求,被保险人从“保”方做出的不当行为之日起,就获得了一种救济,即只要存在与保险合同相关的不当行为,都可以引起被保险人受此制度的保护。
从作用及对保险机构的信赖程度的角度来说,不可抗辩规则促使保险人及时、审慎核保。一旦可抗辩期限届满,就直接推定投保人对获得赔付有信心。而弃权、禁反言规则是为了让保险人实践“一诺千金”,并且投保人要证明他们基于合理性相信了保险人的错误说辞。
由此可见,不可抗辩规则和弃权、禁反言制度,是从不同方面发挥不同作用的不同的规则体系,研究《保险法》第16条第3款弃权制度和第6款禁反言制度,可以发现,弃权制度的合同解除权的前提条件是,保险人明知有该权利的存在却不行使;禁反言制度的前提条件则是保险人在明知投保人有不正当行为后,没有进行意思表示,便可推定保险人放弃了该合同解除权。这二者都是以明知作为前提条件,基于弃权,禁反言而导致合同解除权消灭。而不可抗辩规则,则不需要保险人明知拥有解除权,当可抗辩期过后,该解除权即自动消灭。
三、不可抗辩规则对我国保险业的价值
在促进保险领域万花齐放,推动保险业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等大政方针下,我国于2009年引入了不可抗辩规则。关于该规则的引入,我国学者曾就此存在明显的分歧,支持方认为不可抗辩规则的引入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升保险业的形象;然而,反对方认为,引入该规则将会带来保险理赔案大幅增加、客户恶意投保、骗保案剧增的结果。那么,不可抗辩规则自2009年引入至今在现实中对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产生了何种价值,是否产生了部分学者所担忧的情况呢?笔者在这一节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有效增加保险赔付率,切实保障投保人利益
在论述前,笔者首先对保险赔付率这一指标进行解释:保险赔付率=赔付支出/保费收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保险法》中不可抗辩规则之概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