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多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在外求学的学生规模也相应地越来越大,加上大学选址多在郊区,占地面积又普遍较大,所以,价格亲民,操作灵活的自行车成了众多学生的首选代步工具。然而,由于学校不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附近也没有合理的收购机构,使得远离家乡的同学不方便将自行车携带回家,所以,每年一度的毕业季之后,大学校园就毫无疑问成了遗弃自行车的重灾区。这些遗弃自行车长期停留在学校固定车位上,积满灰尘,无人问津,所以“僵尸自行车”的称号也随之而出。
大学校园遍布随处可见的被遗弃的自行车,可想而知,学校一度对毕业生遗弃自行车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不介入、不干预,由其自生自灭,但往往正是校方如此不作为的态度,给学校、给学生带来了诸多不便,诸多不利影响。
二、遗弃自行车带来的问题
学校的空间有限,可供大学生停车的停车位也是有限的。与此同时,新生的新车也不断置入,这给本来就负重不堪的学校自行车停车场更加没有喘息的余地。学生骑着自行车去上课时,常常出现上课铃已打响但学生还推着自行车焦急地找停车位的情况。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本来只是一件小小的停自行车这么一件事情,演变到最后却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整个学习的教学质量。
三、遗弃自行车的法律性质
在大学校园中,遗弃自行车的车主如果内心不想要自己的自行车,客观上又实施了抛弃该自行车的行为,那么,这辆被遗弃的自行车就可被视为抛弃物,应依据民法中关于无主物的规定进行处理。其中,抛弃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可以明示作出,也可以以默示方式作出。明示行为是指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并实施了行为。默示行为即行为人不需要用语言或文字作出意思表示,只凭借某种相关实施就可以推知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的沉默也可以视为已经构成意思表示,如大学生明确说明“我不要这个自行车了”,那么该车就可被当做抛弃物处理;①如果毕业学生长时间不管不顾该车,长期停放于车棚之中,那么我们也有充分理由把当事人的这种沉默行为作为默示抛弃行为。
四、具体处理措施
将回收的遗弃自行车统一当做废品变卖是一份较为可观的收益,收益所得可以用作各种公益活动,甚至可以考虑成立一个遗弃自行车公益基金,将这部分所得的利益转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同学。②此方案的优点是较为省事,同时还能将变卖所得帮助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此方案的缺点是没有将遗弃自行车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一部分完好无损的自行车也被当做废弃物品变卖,实在太为浪费。
对于遗弃自行车质量状况的参差不齐,我们可以把回收的遗弃自行车作一分类,破损太严重的当废品出卖,将变卖所得收入帮助困难学生。破损程度较小或者完好无损的可以稍加处理,由校方或学生会提供平台供二手车交易,同时此种平台也可为毕业学生提供比较好的自行车处理方案。此方案的优点可以把遗弃自行车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为毕业生、新生等带来方便。
五、结论
因此,不论毕业学生遗弃的自行车法律性质上如何,学校都有权且应当对其进行处理,在学校获得国家授权之后,都有权发布招领公告,在招领期限届满以后,便可行使国家所有权,对遗弃自行车进行处理。学校只有尽到了管理之责,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有效地应对遗弃自行车给学校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学校环境重回整洁、有序的状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循坏利用;给在校大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舒心,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