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法律事务专业“2+1”培养模式毕业实习的特色就是教学、就业一体化。在顶岗培养教育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顶岗单位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实行教学监督管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协调和沟通,确保了学生培养质量,使“顶岗式”教育教学内容更贴近岗位。学院制定了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深入实习单位现场调研的实施办法。学院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相关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调研。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带到用人单位,然后带着实践成果回来,将学习体会到的新技能、新知识变成讲义或教材。教师不仅进一步熟悉了法律事务专业的实务现状,同时结合具体的岗位需求,“顶岗式”培养学生,缩短了学生上岗前的实习时间。


  法律事务专业“2+1”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院和用人单位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人员、实务人员等优势,使校企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与共享,并且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最后一学年的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用人单位可以让学生享受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这样不仅可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让学生掌握了自力更生的谋生技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4]


  四、法律事务专业“2+1”培养模式毕业实习的指导思想


  (一)做足思想政治动员,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责任性教育工作


  认真研究、深入贯彻《关于河南工程学院“2+1”培养模式毕业实习实施的指导性意见》。毕业实习是河南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熟悉岗位职责、掌握岗位技能,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通过毕业实习发现并留用优秀毕业生。毕业实习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与生产单位双导师制。教务处宏观指导、检查、评估毕业顶岗实习工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具体负责学生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毕业实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毕业实习形式上采用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为辅,各学院集中安排为主、个人自找单位实习为辅。毕业实习时间共计8个月(从每年9月上旬起到下一年5月上旬止)。第一阶段是实习准备阶段(9月上旬到9月中旬)。组织学生缴费注册,取得第三学年学籍;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进行思想政治和安全教育;组织实习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签订实习协议书。第二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9月下旬到下一年5月上旬)。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记录,保持密切联系,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学生撰写实习周志和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总结报告。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毕业考核阶段(下一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实习周志、顶岗实习鉴定表,并参加毕业答辩。顶岗实习档案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统一管理。


  (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需求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充分考虑用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技能,以执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追加源自用人单位的员工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基础、用人单位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等岗位需求课程,再把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追加到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充实教案内容,与用人单位、市场保持同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坚持“依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市场化原则,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确保专业所教就是用人单位所需。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好的实践教学,需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精通法律事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自己先掌握、先做好,这样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实践知识和技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实践科研项目,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实践业务和实践教学水平;其次,要从用人单位引进法律事务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课程优先由企业指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承担,发展他们成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事务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条件成熟时,把课堂设在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四)重视“2”和“1”的区别,加强“2”和“1”的联系,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法律事务专业“2+1”实践教学的第一阶段侧重“校内实验模拟”,第二阶段侧重“校外顶岗实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以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法律事务专业知识基础;在第二阶段主要根据用人单位“顶岗”岗位职责要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更精准的工作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因此,在第二阶段要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有效的战略性合作,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多层面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丰富法律事务专业“毕业顶岗实习”内涵,让用人单位进一步参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第4篇:论高校处理毕业学生遗弃自行车的法律对策


  竺秋丽: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通过对大学校园毕业学生遗弃自行车的处理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因遗弃自行车得不到有效处理给学校带来的各方面负面问题,同时,对遗弃自行车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对大学毕业生遗弃自行车的处理方式提出法律对策,并对其中的法律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遗弃自行车;定性;法律对策


  大学校园处理毕业学生遗弃自行车的问题目前引起了各高校管理层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是杂乱无章、随处可见且布满灰尘的“僵尸自行车”严重影响了学校美观、秩序,而且占据大量停车位的所谓“僵尸自行车”使在校大学生久久找不到停车位,给他们停车造成了巨大苦恼。然而,现实却是,虽然校方已经认识到了遗弃自行车给学校带来的大量不利影响,但他们或许是因为主观上散漫而怠于采取具体的措施去改善,或许是因为担心自己对这些遗弃自行车没有管理权而不去管理,最终使得此种“僵尸自行车”非但没有减少,还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指出遗弃自行车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遗弃自行车的法律性质,提出合理的法律对策,从而解决遗弃自行车给学校、学生带来的种种不便,也使得资源能循坏利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5)在线全文阅读。

法律毕业实习问题总结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faxue/12229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