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B【解析】A不能体现“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C原文是“间接
地体现了传统哲学”,不是“受到影响”;D “汉字象形与表意的特点”偷换概念,原文为“独特的文化系统”。
2.(3分)D【解析】全文主要论述的是“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的优势”。 3.(3分)A【解析】“无从谈起”的说法太绝对。
4.(3分)B【解析】“表露出作者对他的陌生与好奇”不正确,从文中看出作者对这个人的
熟悉。
5.(5分)(1)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这样的生活图景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2)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3)巧妙引出后文喜欢去供销社买东西的经历。(答出2点即可得5分)
6. (6分)(1)线索:气味或味道。(2分)(2)作用: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记忆呈现出
来;便于形象地揭示出每一种生活记忆的特点——世俗气,雅致韵,遥远意,温暖感:对于读者而言,让作者笔下的生活在普通的可感之外,更多一层可嗅,鲜明可感,消除了读者与作者笔下生活的时空距离。(4分) 7.(3分)B【解析】“网络欺凌”的统计数据与说法不符。
8.(5分)B、D【解析】A “决定学生实施欺凌或者遭受欺凌”说法太绝对;C “从而”的
关系不成立;E“所以所谓其也是受害者的说法过于绝对”的说法不正确。
9.(4分)(1)教育引导——家庭、学校、社会要联合起来,对青少年在规则教育、行为教育
方面多加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起底线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团队意识。(2)关爱呵护——对青少年的心理给予更多的关心呵护,对自卑、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等性格倾向要重视并引导。(3)落实法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各级相关部门要严格实行。(答出2点即可得4分) 10.(3 分)B
11.(3分)C【解析】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朔,表示方位时指北方。
12.(3分)B【解析】“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误,是后来契丹自己撤除了宴会。 13.(10分)(1)朝廷挑选出使回复契丹的人员,大臣们都认为契丹情形不能预测,没有人敢
前行。(5分)
(2)富弼认为这是战争时期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不能在太平之世施行,始终不听从任
命。(5分) 【参考译文】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当初,他的母亲韩氏身怀有孕,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梦到天赦星,不久生下富弼。他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
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良才啊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
仁宗恢复制科,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富弼被推举茂才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任绛州通判,升任直集贤院。康定元年(1040),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富弼请求撤销宴会和舞乐.执政官员认为不行,富弼说:“万一契丹这样做,是朝廷的羞辱?”后来契丹果然撤除了宴会,仁宗深感后悔。
当时禁止大臣超越职位上书言事,富弼因此评论日食,极力声明应付天象变化还不如使下情畅通,于是朝廷解除了禁令,庆历二年( 1042 ),富弼担任知制诰,糾察在京师 的刑事案件。正好契丹在边境驻扎军!派遣大臣萧荚.幻六符前来索要关南土地。朝廷挑选出使回复契丹的人员,大臣们都认为契丹情形不能预测,没有人敢前行。吕夷间因此推荐富弼。欧阳修引用颜真卿让李希烈出使之事,请将富弼留在京师,朝廷没有回复。富弼就入朝进对,叩头说:“人主忧虑臣下耻辱,臣下不敢贪生怕死。”仁宗为此深受感动,先让富弼接待陪伴契丹使者。萧英等进入宋朝境内,中使迎接慰劳他们,萧英声称有病不答谢。富弼说:“从前我国使者出使北方,病卧在车中,听到命令就起来了。如今中使到而你不拜谢,什么原因呢? ”萧英慌忙起来拜谢。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所统辖的民众拿出粮食,加上官府 府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使流民分散居住,以便烧火做饭.富弼对官吏中 已去职的官员、等待任命的官员、寄居的官员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在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对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记载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尽力而为.山里森林池塘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了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 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接受粮食回家,共救活五十余万人,招募流民为兵达万人。仁宗听说后,派遣使者嘉奖慰问,授礼部侍郎。富弼说:“这是守臣的职责。”辞谢不予接受。在此之前,救灾的都将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给流民煮粥吃,湿热之气蒸腾,导致疫病流行,以至于死者枕藉;有的等待救济数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饥饿倒毙。自从富弼确定了简便周到详尽的赈济方法后,天下都学习它,用来作为样板。富弼做宰相,遵守礼仪,按过去的办法处理问题,以公众的议论为辅助,对于毁誉不曾留心。在这时,百官尽职,天下平安.
嘉祐六年(1061)三月,由于母亲丧事离职,皇帝下诏为此免除春宴。按着旧例,宰相遇到丧事都起任官复原位。仁宗空着职位五次起用他。富弼认为这是战争时期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不能在太平之世施行,始终不听从任命。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后来请求退休,加任司空一职,进封韩国公退休。元丰六年(1083)八月,去世,终年八十岁。 14.(5分)DE【解析】A从题目“登兰山”以及首句“北山白云里”就可以知道,作者 是自
己登上兰山,思念友人有感而发作此诗,故“隐者”也是指诗人自己;B从“心随雁飞灭”是说诗人的心绪是随着大雁飞去而飘远了,从“愁因薄暮起”可以知道作者在这种黄昏中生发出淡淡愁绪。而“破灭之感”程度太重,与整首诗怀念友人,淡淡愁绪的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陕西省榆林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