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对远离大中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县域而言,把发挥优势与推进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特色经济,更具现实性。比如,农产品加工业是相当一部分县(市)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011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54家,占全省工业的34.8%,实现工业增加值223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6.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增长2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百分点。

(二)农业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加快农业现代化任务更艰巨、更紧迫。有三组数据可以印证这个判断:第一组数据是关于农业生产效率,2010年,我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增加值/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数)1.27万元,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二三产业增加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数)7.13万元,耕地产出率(农业增加值/耕地面积)0.46亿元/千公顷,江苏、浙江分别为0.53和0.71;第二组数据是关于农民收入与消费,2011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居全国第13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农民收入为1)为2.66:1(上年是2.7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2.62:1(上年是2.8: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省的16%;第三组数据是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截至2011年底,我省外出农民工104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5.85万人,占农村实际从业人员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三组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困境和难度。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探索解决“地”和“人”两个基础性问题。现行的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无法建立起现代农业。2010年,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人”的问题,主要是谁来种地和农民如何有效转化为市民问题。目前我省外出农民工87%以上是49岁以下青壮年。只有加快建立起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体制,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发展方向和路径上,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思路抓农业,对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主要是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加强水稻、柑桔、棉花、生猪、禽蛋、水产品、茶叶等8大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在产业化经营方面,主要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培育形成一批有很强带动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展壮大农资连锁、信息中介、农民经纪人、行业协

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成全方位、网络化的为农服务体系。

(三)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还产生庞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专家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投资。我省县域人口约为4392万,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是44万人,带动投资440亿元。推进县域城镇化的主要着力点: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加强与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规划的对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二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重点支持县城、中心镇、特色镇发展,大力提升中小城市品位和功能,建设一批品质高、功能强的特色精品小城镇。三是坚持产业兴镇。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城镇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推动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重镇、文化旅游重镇建设。四是加快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吸引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强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四)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县域而言,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中,扩大投资无疑是加快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从资金来源看,招商引资则是扩大投资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占5.2%、13.2%、1.5%、68.4%和11.7%,与2005年相比,除自筹投资外,其他四项资金来源占比都是下降的。从县域发展实践看,招商引资也是一些先进县市加快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如仙桃市,近几年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巧做“无中生有”文章,树立“小地方也能招来大项目”的理念,找准切入点,变产业梯度转移为跨越式转移。在招商引资机制上,突出“五抓”:一是抓大员、抓全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参与,亲自督办重点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从34个市直部门和各镇抽调干部组成招商专班分赴全国各地常年驻点开展招商活动,做到“人力、物力、财力”三集中,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合力。二是抓专班,抓重点区域。在思路方向上,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形成“巩固三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主攻台资、突破日韩、加强央企、承接武汉、面向全国”的招商格局。在工作理念上,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引资与引智并重、外资与内资并重。在主攻对象上,着力引进具有成熟品牌、成熟技术、成熟市场和成熟管理的“四有”项目。三是抓网络,

抓“三会”。在拓展招商网络、捕捉招商信息方面积极探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招商模式。如建立同乡会招商,充分挖掘仙桃籍在外人员的人脉资源,主要是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声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五有”人士,建立同乡会,成为获取投资信息的有效来源;发挥协会作用招商,参加专业展会招商,捕捉到重大行业投资信息。四是抓调度、抓督办。项目签订后,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强跟踪督办。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名主要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名专员协调、一名警员协调,创造条件促进项目尽快开工。每季度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招商引资汇报会,集中研究解决项目落户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五是抓考核、抓奖励。对各单位招商项目引进动态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拉练,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招商氛围。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结账体系,加大对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力度,重奖招商引资功臣和企业,2008年仙桃用于项目奖励资金为18万元,2010年达到102万元,2011年增长到接近300万元。严格考核、敢于重奖,鼓舞了干劲、营造了氛围。2011年,仙桃共招引各类项目283个,协议引资14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5.74亿元。目前在建项目17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3个,王老吉、中粮集团、中国恒天、吉阳光伏等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62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