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天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2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电脑 教学过程:
一、 课间曲 1、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二、 导入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天路》(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 新歌学唱
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22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二段体)
4、欣赏另外一名歌手演唱的《天路》,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位歌手的演唱,为什么?(韩红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而巴桑的演唱声音纯净,藏族风格比较鲜明。)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①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②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天路》?”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四、 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简谱练习(详见学习单)
第2课时
赏析《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1、了解西藏舞蹈的构成和特点,简单学习舞蹈动作。
23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教学难点:区分藏族舞蹈中的“堆谢”与“囊玛”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引入课堂:图片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有年轻的姑娘在跳舞......
师:非常好。这幅图片上描绘了藏族姑娘穿着亮丽的衣裳尽情跳舞的场景。众所周知,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藏族人民的舞蹈是什么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播放视频) 生:.......
师:很好。这段舞蹈的背景音乐是藏族歌曲《康定情歌》。藏族人民热情奔放,她们的舞蹈也激情潇洒。我们来了解下藏族的舞蹈。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示范几个基本舞蹈动作。大家可以随我一起学一学。(.......)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在藏族舞蹈的歌曲中,“堆谢”与“囊玛”最为重要。
24
堆谢:
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谢”即歌曲。堆谢是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拉孜、萨迦、昂仁、萨嘎)一带的民间舞蹈,又名“拉萨踢踏舞”,舞蹈动作文雅华丽,是西藏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圈套的发展。由于出现了札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谢——伴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形式的歌舞。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谢。堆谢的音乐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称“降谢”,速度较慢,抒情悠扬,富有浓厚的歌唱气息;后部分称“觉谢”,速度较快,轻松活泼,舞蹈气氛强烈。最早时,舞蹈者限制在一块木板上跳,现在经专业歌、舞工作者的改编和发展,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人数多少不拘。其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札木聂,二胡等。(播放图片) 囊玛:
囊玛,在藏族的语言文字中含有“室内”的意思,可见,这种歌舞音乐是在室内演出的。由于这一音乐体裁特点,曾被人误认为是一种“宫廷音乐”。其实,它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从北京受封回到拉萨,在布达拉宫模仿清制建立了歌舞队,并开始吸收囊玛的一些曲子为宫廷所用。囊玛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宫廷文化的影响,多少存在一些封建文化的糟糠。囊玛是中国藏族传统歌舞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以歌为主,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