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卫生管理师职称考试 之《健康教育》知识点及试题精粹
备考顺序:按照分值比例抓重点,丢车保帅,力争65分既可。建议:各科重点及复习顺序: 第一轮学习:学习宝典备考安排: 科目 学习时间 进度 备考说明
卫生事业管理 6天 3月20-3月25 考点(1天),在做题(2天),循环2遍 卫生法学 4天 3月26-3月29 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 医院管理 5天 3月30-4月3 考点(2天),在做题(3天) 卫生经济学 4天 4月4- -4 月7 考点(1天),在做题(1天),循环2遍 社会医学 3天 4月8-4月10 考点(1天),在做题(2天) 管理学 3天 4月11-3月13 考点(1天),在做题(2天)
卫生统计 2天 4月14-4月15 考点(1天),在做题(1天) 健康教育 1天 4月16 做题(1天) 流行病 2天 17,18日 考点(1天),在做题(1天)
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管理学,卫生统计,健康教育,流行病学。
要求:基本基本上考试宝典看了1-2遍。把各种找出不会做的题,标注出来。 第二阶段:做题训练与巩固
1:针对宝典里边错题,有效清除,力争全部做对。 2:做重点考点重新复习一遍
3:在论坛做一天一练或者做题库里边题,训练题感
第三部分 健康教育考试必备
一、知识点复习精要
1、健康: 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
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
2、三维健康观: 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
三维健康观。
3、疾病: 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4、亚健康: 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5、健康教育: 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6、健康促进: 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
1
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行为: 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8、健康相关行为: 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9、促进健康行为: 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0、危害健康行为: 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心理健康概念: 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12、情绪: 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13、人际关系: 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14、气质的概念, 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5个性: 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6性格: 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17、心理评估: 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18、心理咨询: 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19健康信息: 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20、健康传播: 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21、传播策略: 答案要点: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
22、人际传播: 答案要点:人际传播也称为人际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言,也通过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完成。
23、大众传播: 答案要点: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人数最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4、健康传播效果: 答案要点: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25、社会诊断: 答案要点:社会诊断是通过了解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健康问题、卫生服务问题、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资源情况,评估他们的健康问题和需求。
26、SCOPE模式: 答案要点:就是健康促进计划的执行可以按照:制定实施时间表schedule;实施质量控制control of quality;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organization;实施人员的组织和培训person;配备实施的材料设备equipment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组成SCOPE。
27、社会教育: 答案要点:社会教育是指非正规性的普及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措
2
施对社区人群的各种教育活动。
28、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答案要点:健康促进计划评价是在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通过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过程,来判定健康促进计划的价值、进展和预期目标达到的效果,是健康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
29、形成评价: 答案要点: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计划所做的需要评估及为计划设计和执行提供需要的基础资料。使健康促进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30、过程评价: 答案要点:过程评价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评价,从实施开始,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始终。过程评价可以监测、评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否符合计划设计要求,计划实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计划以及干预方法、策略进行修正,以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实施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31、效果评价: 答案要点:效果评价就是评估健康促进计划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变化。包括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
32、结局评价: 答案要点:结局评价就是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促进项目计划实施以后产生的远期效果相应进行的评价。
33、学校健康教育: 答案要点: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树立健康价值观,培养巩固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
34、健康促进学校: 答案要点: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
35、妇女健康教育: 答案要点:就是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策略和方法促进妇女树立健康观念,激发健康行为,以提高妇女和女性群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36、老年人健康教育: 答案要点:老年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种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老年人群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念 1、健康的概念
WHO“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 2、影响健康的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交通工具、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 2)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就业等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从亲代遗传的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 4)卫生服务因素
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3、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的含义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
3
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 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卫生宣教”,其主要区别包括。
(1)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2)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描述性调查、分析性调查、回顾性调查 描述性研究(描述某一事件或特征的客观现象)
* 现况调查
* 社会调查:常用于需求的评估及信息反馈,常用的包括小组工作法、特尔斐法、个案调查等 分析性调查
* 前瞻性调查 * 回顾性调查
B、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C、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准实验研究:不是随机确定,而是选择两者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人群作对照组,如社区的干预研究属于此类
4、健康促进
1)健康促进的含义
《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劳伦斯·格林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为: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 2)健康促进的领域
* 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创造支持的环境 * 加强社区的行动 * 发展个人的技能 * 调整保健服务的方向 3)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
* 最广泛动员了全社会对促进健康的共同参与
* 强调了环境和支持体系对于促进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意义 * 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 在三级预防中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 *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
5、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 1)社会作用:
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提高广大民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4
2)任务
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决策者观念的转变,促使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这也是实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有力保障,能更有效地动员资源和各方面的参与。
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实现观念与职能的转变
二、健康传播 1、传播概念
1)信息、传播与健康传播
信息:是指传着所传递的内容,是用一定符号表达出来的,对人与事物的判断、观点、态度以及情感。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体之间、集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等信息的过程。
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方法为维护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2)传播的分类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 3)传播结构与传播关系
哈罗德·拉斯维尔5因素传播模式图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象 取得什么效果 传者 信息 传播途径 受者 效果 施拉姆模式 信息
传者 受者 信息 2、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概念
指人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这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的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2)人际传播的特点
* 无需非自然媒介,不受时空、机构、媒介的限制,简便易行 * 交流双方相互作用,既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 * 针对性强 * 反馈及时
* 覆盖面有限,保存复制信息能力差 3)人际传播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包括: (1)健康咨询:是一种个别指导方式 (2)讲座 (3)小组活动 (4)个别劝导 3、大众传播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健康教育》知识点及试题精粹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