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写 作
1、新闻理论 2、新闻消息写作 3、新闻专稿写作
第一部分
一、新闻学研究的内容
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方法论
为主要内容
历史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历史,包括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演变,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
动和新闻思想、新闻事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作用等等,是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一个分支 实用新闻学: 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技能。具体可以分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
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等等。 二、西方新闻理论研究
美国的新闻学者着眼于新闻事业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把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三种。
一、集权主义理论是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注意的新闻思想的概括
代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英国哲学家霍布士
内容: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二、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发展到顶点。
代表: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观点:观点的自由市场 自我修正过程
内容: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是非,区分善恶;要使人的理性得以发挥,就必须让人们不受限制滴发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真理只有在通过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三、社会责任理论
1943年 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成立
1946年 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 《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刊》 1956年 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 《报刊的四种理论》 内容:报刊自由观念的哲学基础已经被现代知识界深 刻的思想革命所摧毁;古典的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已经被几乎所有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实践所摒弃;思想自由竞争的公开市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要从指导思想上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和修改
1、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以及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平衡。
2、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 3、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的概念
自由作为行动的权利,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和控制;二要具备行动所必须的手段和设备。
4、主张政府对于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四、批判学派和民主参与理论
4、新闻评论写作 5、新闻采访技巧
6、新闻摄影技巧7、传播学相关理论介绍
20世纪60年代 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尖锐的批判 新闻媒介只要在商业体系内进行传播,就不可能对社会负责。 主要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
内容: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的权利;主张将大规模的、单向的、专业化的、集中控制的新闻媒介变成小规模的、双向性、社区化、受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媒体
应具备的条件:
a、社会成员间可以广泛接触
b、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足够的信息
c、每个公民都可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五、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关系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中独立的国家
内容:政治上独立自由必须伴随新闻事业的独立自主;要使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的实现,就应该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第一章 新 闻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要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口头传播 信号传播 符号传播 文字传播 第二节 新闻的定义和本源 对新闻定义的几种不同认识 1、夸大主观意志说
“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
“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 2、事实说――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事物、现象。
3、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为一种工具性、手段性的东西,强调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4、报道说——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传播、介绍和记录。 5、信息说——认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新闻的定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陆定一
第一、坚持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第二、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
第三、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
第四,新闻所含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上世纪十大新闻定义
1、我国新闻界认同度最高的新闻定义:陆定一1943年给新闻下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报道。
2、国外最有名的新闻定义:《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提出了一个经 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3、国外最有名的新闻定义之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4、德国学者道比法特的定义是:“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5、日本学者小野秀雄在《新闻学原理》中给出的定义是:“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用最短时间、有规律地连续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 6、国内较早的新闻定义:邵飘萍在《新闻学总论》中提出:“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 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 物现象也。”
7、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徐宝璜在《新闻学》中提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8、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的定义是:“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
9、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提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未知的重要事实。”
10、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王中在《论新闻》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能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事实。报社通迅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第三节 对于新闻的要求
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 ——刘少奇 (一)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1、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包括:
A、事件中的主要新闻要素;(5个W) B、要素的细节描述不应该有“合理想象”
C、新闻报道中引用的资料 ——具体真实 2、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事实、媒介上的某一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整体真实 3、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本质真实 二、新闻不实的原因 1、新闻提供者 2、新闻采制者 3、新闻把关人
三、新闻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1、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2、对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 3、新闻流量的科学调控 4、新闻事实的道德考量
5、新闻效果的辩证制衡
(二)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者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 从形式而言,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出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依靠自己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来表达。 《运动场上的不和谐一幕》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河南省大学生第十届田径运动会闭幕的日子。七百一十六名运动健儿在体育场散去之后,本来很整洁的场地上却留下一片片废纸和一个个废饮料瓶。为保证紧跟而来的体操表演的顺利进行,将要上场的演员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去拣回这些本不该存在的废物。
注:客观新闻学的基本思想
“客观性”的视觉象征,是一个360度旋转的人眼——它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
客观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同时,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客观新闻学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它的主要假定是,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对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个人的意见则是主观的,对他人而言缺乏合法性。
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纽约信使报》的出版人兼编辑本内特(JamesG.Bennett)提出了“记录事实、免除夸夸其谈和添油加醋”的要求,在层层把关的编辑部,竭力排斥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成为严格的新闻信条。久而久之,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也成为一种程式。 在报道争议问题时,客观性鼓励记者采用新闻来源的观点而不用自己的话,通过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参与,以传统的平衡方式达到解释的目的,而不采取任何一方的立场,更不赤膊上阵,自作主张。因此,媒介仍是客观的引述者、报道者,而不是真正的解释者。 新闻不是客观的;新闻不可能是客观的;新闻也不应该是客观的。新闻客观性是危险的理想,是一种控制策略,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用以掌握其他人的方法。同时,客观性是有效的传播手段,是“一个不会死的上帝”。
(三)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
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同时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支持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者自己反对的意见;
2、不以自己的立场观点,选择、报道、评价、解释事实,以此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持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3、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
点球进了,澳大利亚队可以回家了,意大利没有再输给澳大利亚队。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伟大的意大利,意大利人的期望,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 这个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卡纳瓦罗,属于布冯,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澳大利亚队该回家了,也许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不用回家,因为他们大
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在这时,电视里传来“你们滚蛋吧”的声音,但是不能确定声音是否来自黄健翔)
黄健翔当时的解说声音变形,嘶哑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失声;黄健翔是意大利球迷,他所站立场暴露无遗,态度偏颇,属于失态;作为职业人,黄健翔的解说未能兼顾澳大利亚球迷的感受,属于失当;而过于激动,失去控制,属于失理。 ——张 斌 新闻传播公正性与倾向性 1、公正性与倾向性对立统一
2、公正性是媒介和传播取信于民立足社会基础
3、公正性是倾向性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发挥效应前提 (四)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新闻传播全面性的含义
1、对一件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细节要逼真。
2、对一种社会现象报道,要提供全方位材料,传播整体资讯,使受众独立得出结论。 3、对有争议问题报道,要充公顾及报道各方意见、情况。 新闻传播何以必须遵循全面性要求
1、全面提供事实与情况,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全面性是新闻传播真实性、客观性与公正必性前提。
2、全面性有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整体,根本上达成新闻传播最终目的。 3、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不全面性主要现象及其防治
1、报道事实,只顾及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2、评论事实,只讲一面而无视另一面;
3、分析报道社会现象,只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 新闻传播选择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关系 1、生活多样性与统一性 2、事实复杂性与代表性 3、选择典型性与全面性闻传
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1、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2、不交待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闻写作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