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5.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背板式配线架可直接由背板固定于墙面上。 6.壁挂式机柜距地面宜为1200mm。 7.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8.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9.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10.背架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4.2.1.2.6布线管理
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对设施的有效操作和维护非常关键,根据TIA/EIA-606管理标准准则,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有:
1. 标签 或其它标识元件和设备的方法;
2. 基于电脑或基于纸面的记录保存系统 ,跟踪元件和设备的位置、用途和状态; 3. 在标签和记录系统中都使用数字字母方案 (链接) ,定义所有元件和设备之间的关系。 标签:
应对每个元件进行标记,包括: 空间 通道 电缆 端接硬件 接地系统 设备
每个元件的标签必须:
唯一,防止与其它类似元件混淆;
清晰永久;应在元件的整个寿命期内持续使用 (某些情况下要长达 50 年)。 记录保存系统:
应按逻辑方式,对相关设施和设备元件进行分类; 可以是纸面的,也可以基于电脑; 工作单还应指明谁负责记录更新。 数字字母方案:
在简单的电话系统中,可以使用简单的方案,用电话号码或分机标记每个元件; 首选的方案应提供唯一的标识符,并包括与元件有关的信息。
对综合布线系统而言,一个统一制定的标签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避免管理规程的不兼容性和不完整性,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降低管理成本。让管理人员能熟知并管理各管理区内线路的分布、配线情况。在本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给每一根六类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缆的两端贴上标签; 给每一根语音和数据主干贴上识别标签; 给所有的面板、配线架贴上相应的识别标签; 给所有的跳线贴上相应的识别标签; 给数据主干光纤贴上醒目的识别标签; 信息点的移动、增加或改变将被记入文档。
以下根据TIA/EIA 606准则及我司以往的设计工程经验,介绍主要管理间编号、面板及配线架等识别标签的编码方法: 1. 管理间编号原则:
IDF-X-X
该区域内第N个管理间某区域
例如A区第4个管理间的编号:IDF-A-4。 2. 设备间配线架编号原则:
X F X-X X
C:数据点P:语音点房内第N个信息点第N个房间第N层
说明:房间号依层从某一点按顺时钟方向数,例如2层第10号房间的第2个数据信息点的编号为:2F10-2C。
3. 水平线缆的标签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配线架编号一致,表示某个信息点;另一部分由
组成,表示该信息点端接在配线架上的位置。
4. 工作区每个信息点编号与配线架编号一致,形成一一对应。另外语音点采用红色标识,数据点采用蓝色标识。
4.2.1.3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施工工艺 4.2.1.3.1工程准备及技术交底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和批准;
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和特点、旋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 设备、仪器、器材、机具、辅材、工具和机械等应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备有施工中的通讯联络工具。
系统的工程施工前应对建筑物有关情况进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方可施工。 室内装修完毕;
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
施工前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
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情况;
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路由状况,并对各管道标出路由标志; 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4.2.1.3.2工程实施安装工艺
1 工艺流程:
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 现场控制器安装 单体设备安装 传感器、执行器安系统联调 系统验收 2 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
钢管、金属线及线缆敷设请参照有关工艺进行。 3 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3.1 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a 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b 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
3.2 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3.3 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3.4 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3.5 中央控制及网络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a 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墙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b 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c 标志编号应正确且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d 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
e 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4 现场控制器的安装 4.1 现场控制器箱安装
4.1 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并对线缆进行编号。 5 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5.1 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
b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大于5mm。
c 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5.2 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5.3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a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的位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智能化工程管理规程(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