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导游解说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国家5A级景区、中国驰名商标——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这里的导游员XXX,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皇城相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度美好时光。在这里,我先把皇城相府的概况给您做个介绍。
皇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得名。相府则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相府主人陈廷敬,字子端.号说(yuè)岩,晚号午亭,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评价他“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赞誉他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
皇城陈氏家族历来以诗书耕读传家,家风淳朴,家教甚严,明清两代涌现出了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给予褒奖。
皇城相府98年开放,总占地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包括内城、外城、西山院、紫芸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专家称赞为集官宦府邸,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俗话说得好:皇家看故宫,官家看皇城。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游览。
[御书楼] 中道庄
游客朋友,您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面前这座金碧辉煌的御书楼,楼上因珍藏有康熙皇帝的御笔而得名。御书楼修建于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为纪念去世的父亲陈廷敬而修
- 1 -
建的。
御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楼顶采用明黄色琉璃瓦,体现着皇家无与伦比的尊贵。因为明黄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的建筑都是用普通的灰瓦覆顶,不难看出,御书楼昭示着陈氏家族非凡的历史和昔日的荣耀。下面请您从左侧的楼梯上楼参观康熙皇帝的墨宝。
上来之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午亭山村”的匾额及旁边“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在午亭山村匾额的上方有一块玉玺大印——“康熙御笔之宝”,可见这是一块象征主人身份和地位的御匾。“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当年康熙皇帝用他的晚号给这个村子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说春天来临树木才能生长得浓荫茂盛,秋天到来风寒霜白只有菊花独自开放的清香素淡。这副楹联借景抒情,不仅说明陈廷敬青壮年时事业有成,就象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更颂扬他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品节昭明,好象临霜的菊花散发着更加浓郁的芳香。同时,这副匾联也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的至高评价,每个字都饱含着康熙皇帝对这位老臣的深深眷恋之情。
关于这块匾联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72岁高龄高龄的陈廷敬深感自己年老体迈精力衰退,多次向康熙皇帝提出辞官回乡安度晚年,但都被康熙皇帝婉言谢绝了。这一年的11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得到了恩准,但康熙皇帝命他原官解(xiè)任,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陈廷敬为了这部大型的字书,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伏案躬耕,鞠躬尽瘁。在第二年的2月22日康熙皇帝巡视书房,他看到陈廷敬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群黑发人中间一丝不苟地审编字典时,倍受感动。为表圣意,康熙皇帝挥毫泼墨,写下“午亭山村”及旁边的楹联以示褒奖。这位满族帝王虽然在位时间最长,但是题字最少。在皇城这个偏僻的山村里却意外的珍藏了康熙皇帝的亲笔题字,足见城堡主人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贵,同时也证明了这副匾额的价值所在。好,听完这个故事,请大家到御
- 2 -
书楼的背后来看一下。
游客朋友,站在御书楼上向后看,您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楼,这就是相府的正门——中道庄。它一门三匾,非常少见。最上方“相府”二字赫然入目,令人肃然起敬。中间“天恩世德”则是康熙年间,陈廷敬做了高官后直接镶嵌于庄门上的。“天恩世德”的意思是:皇天恩宠,陈氏家族世代以德相报。下面的“中道庄”是皇城村的原名,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为这里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中道庄在两庄中间,所以叫做“中道庄”;另一层含义是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定名为中道庄。
下面,请您随我继续参观下一个景点。 [石牌坊]
游客朋友,穿过中道庄城门,映入您眼帘的是这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古代有贞节牌坊、功德牌坊及装饰牌坊等。这座石牌坊是用来记载功名禄位的功德牌坊。它真实地向人们展示着明、清时期陈氏家族的荣耀和辉煌。
这座牌坊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是陈廷敬再次出任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的。它为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楼,斗拱四出。现在请您看一下在正门上方镌刻的“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和国家人社部部长,“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书记和国家监察部部长。在“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最为显赫的是最下方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这是陈廷敬当时所任官职的具体名称。清朝中央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陈廷敬曾在四部担任最高职务——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并在礼部担任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朝中的大小官职几乎做遍。最后拜相入阁,声名显赫。在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清制规定一品官可赐给官员本身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因此,以上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多次
- 3 -
被封赠的官职。
两边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部分详细记载着陈廷敬的同门八兄弟(除三弟早逝外)及其三个儿子所授的官职。您看左边最后一格“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这就是陈廷敬的小儿子陈壮履担任的官职。陈壮履不但高中会魁,而且中进士时只有17岁,人称神童。因此陈家“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美誉名扬三晋,朝野共知。牌坊上除详细的文字记载外,美仑美奂的雕刻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您请看下面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部分组成。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狮子滚绣球,越滚越富有,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大家如有兴趣,不妨摸上一摸,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
游客朋友,看完石坊牌,请您向后面走,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
游客朋友,现在您左手方向看到的就是宰相府的大门。宰相府由大门、二门、相府前院、相府中院及康熙行宫几部分组成。首先您看到的“总宪府”这块匾额,是康熙23年陈廷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挂上去的,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陈廷敬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又可称为“冢宰第”。(“冢宰第”匾额在总宪府后面。)“第”就是府第、宅第。在封建社会,第是对官员居所的敬称。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的前上方增挂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清初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相府院”。相府院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布局讲究,比我们普通的大门宏伟得多,俗话说“官有多高,门有多大”,从中不难看出院落主人当时高官显位的不凡气度。门前这个高达一米多的旗杆石围墩看上去虽不起眼,但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显示着陈氏家族的尊严和气派。
- 4 -
走进大门,一堵“麒麟献瑞”照壁展现在您的眼前,照壁中间雕刻有麒麟吐玉,寓意吉祥如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四周雕有奇花异草,四艺八宝,雕工精细,内容丰富。相传其内容为一幅字联,有文人墨客破译为“鹊报进士及第,麟鸣冢相辉光”,横额为“喜临门”。
游客朋友,看完了大门,您继续前行,到二门参观游览。二门两侧是八字砖雕影壁,分别刻有鹿、鹤、桐、松、花鸟图案,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站在二门,您是否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按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格局修建的,老百姓称它是“皇城小故宫”。为了避嫌,也为了避邪,他就把大门移到了中轴线的西侧。二门的建筑为三间五架单檐歇山顶,共有三道门,中间叫仪门,是当年康熙行走的御道,平时不开,两侧偏门分别为左文右武按次行走的过道。
游客朋友,现在您来到了相府前院,它由东西客厅及点翰堂三部分组成,是陈廷敬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首先请您到东客厅参观,东客厅是陈廷敬接见文官的客厅。客厅中央悬挂着“天官赐福”的中堂,这副中堂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五陈廷敬在京城南书房所写。
“天官赐福”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跟道教有关。道教有“三官神”,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与人们的福禄荣辱密切相关。“天官赐福”表达了陈廷敬求福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另一层意思是:陈廷敬于康熙三十八年任吏部尚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吏部天官”),又总理南书房。在此期间他不仅勤于政务,还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作为吏部天官的他,为表达自己忠君爱民,为民造福的豪迈情愫,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年初岁首,他到任职的南书房写了“天官赐福”四个大字。而这一年他又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至此陈廷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名相,为“康熙盛世”的创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下面您再到西客厅参观。西客厅是陈廷敬接见武官的地方。下面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皇城相府导游词书籍实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