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实际实施时,由于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在70%以上,实际开发效果没有达到方案设计指标,在当时化学剂成本高、油价较低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差;随着化学剂成本的降低、油价的上升,聚合物驱获得了较高的效益。详见表3.6。
表3.6 锦16块聚合物驱经济评价结果对比表 方案预测 实际情况 投资 操作成本聚合物价格油价 提高采收率 (万元) (元/吨) (元/吨) (元/吨) (%) 2160 3830.5 175.5 220 25000 20000 13000 519 730 1142 8.62 7.9 7.9 内部收益率(%) 12.6 16.9 增加财务净现值(万元) 3405 56.2 492.7 实际情况预测 3830.5 3.1.2兴28块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 3.1.2.1试验区简况
兴28块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南1.5 km2,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东斜坡带的中部兴隆台油田兴1断块区。兴28块二元复合驱试验目的层为于楼油层Ⅳ号层。含油面积为2.05 km2,原油地质储量为96×104 t。油藏类型为气顶边水油藏,埋藏深度-1 650~-1 730 m。地层温度为56.6℃。
储层为河流入湖时形成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储集层物性较好,为高孔隙、高渗透。孔隙度平均为26%,渗透率平均为2 063×10-3 μm2。地层油粘度为6.3mPa·s,地层水矿化度3112mg/l,水型NaHCO3。
兴28块二元复合驱试验前共有8口井,开井4口,日产油水平10.1 t/d,综合含水96.1%,累计产油44.71×104 t,采出程度46.58%。预测水驱采收率为50%。
3.1.2.2试验方案设计
兴28块二元复合驱试验共部署注剂井3口,中心观察井1口(兴1―7井),外围观察井4口以及外围注水井3口(图3.4)。二元驱试验控制含油面积0.185km2,控制原油地质储量19.4×104 t。碱/聚合物驱配方体系采用1 000 ppm英联胶1175A+2.0%Na2CO3,段塞尺寸为0.35Pv,注入方式为碱与
16
聚合物混配溶液连续注入。设计注入时间378天,注入碱干粉1 625.4t,注入聚合物干粉81.4 t。方案预测该块通过碱/聚合物二元驱提高采收率7.13%。 3.1.2.3试验实施情况
兴28块二元复合驱试验1994年8月开始空白试验,1995年1月开始注碱/聚合物进行二元复合驱油,1997年2月10日注完方案设计的碱/聚合物注入量,转入正常水驱。三口注剂井累计注碱干粉1 673.39 t;累计注聚合物干粉106.34 t。 3.1.2.4试验效果分析
兴28块经过2年又2个月碱/聚合物二元驱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注剂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相对吸水量趋于平衡(表3.7)
表3.7 注剂井吸水剖面测试结果
Ⅳ2 井号 测试日期 94.11.3 95.3.6 95.6.1 94.11.2 95.3.15 96.5.3 96.9.9 94.11.2 95.3.15 95.6.6 96.5.3 96.9.9 厚度(m) 5.8 相对吸水量(%) 67.06 7.27 30.13 100 85.99 68.37 72.28 39.12 19.33 Ⅵ3 厚度(m) 2.0 相对吸水量(%) 32.94 92.73 69.65 14.01 31.63 27.72 60.88 80.67 100.00 100.00 100.00 备注 96.8调剖后 96.8调剖后 兴1-6 兴检1-06 4.2 5.8 兴更1-2 3.6 4.4 ② 注剂井注入压力和试验区地层压力普遍上升(表3.8) ③单井日产油上升,含水下降
中心观察井兴1-7井日产油由试验前的1.6 t/d增至最高14.5 t/d,含水由试验前的98.1%最低下降到85.6%(图3.5),外围观察井兴191井日产油由试验前的3.3 t/d增至最高14.7 t/d,含水由试验前的93%最低下降到
17
72.9%(图3.6)。
表3.8 注入压力和注入量变化情况
复合驱前 井号 泵压 兴1-6 兴1-06 兴更1-2 8.7 8.7 8.7 油压 7.1 0 7.0 套压 1.2 0 6.7 注入量 泵压 69.0 115.0 68.0 11.0 11.0 11.0 油压 套压 9.0 9.0 9.3 7.5 7.5 7.5 注入量 44.8 81.4 46.8 复合驱后 ④试验阶段累计增产原油15 517 t,提高阶段采出程度8.0%。预测到含水98%时,该块通过二元驱试验,提高采收率13.5%,超过了方案设计指标(图3.7)。
3.1.2.5经济评价
经核实,兴28块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投资100万元。1991-2001年操作成本及原油价格见表3.9。当时聚合物价格20000元/吨,碱的价格1500元/吨。
表3.9 基础参数表
年份 油价(元/吨) 操作成本(元/吨) 1994 684 174.56 1995 684 233.64 1996 755 232.79 1997 875 292 1998 1999 773 945 2000 1418 312.6 292.75 291 采用增量法对兴28块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进行经济评价。评价结果为:增量内部收益率-0.66%、增量财务净现值-57.7万元(表3.10)。因三次采油投资为专项投资(资金来源由科技处专项拨款),投资从管理费中进财务损益,故在此没有计算投资回收期。
为今后辽河油田三次采油试验决策提供依据,本次根据兴28块碱/聚合物二元驱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取得的开发效果,应用目前操作成本和注入剂价格,在现行油价下对该块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试验进行了经济评价。投资仍为实际投资,为100万元,操作成本、油价、聚合物价格、碱价格按目前
18
现有价格,分别为320元/吨、 1142元/吨、 13000元/吨、1200元/吨,评价结果为:增量内部收益率13.88%、增量财务净现值10.1万元(表3.11)
表3.10 兴28块三次采油增量现金流量表(实际) 建设期及生产期 项 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增量现金流入 -104 214 324 376 200 174 增量现金流出 -50 338 336 365 128 100 固定资产投资 增量流动资金 0 54 6 5 增量经营成本 -26 217 240 262 65 41 增量销售费用 -1 1 2 2 1 1 增量管理费用 -3 29 32 32 27 29 增量税金 -18 37 56 64 35 29 增量净现金流量 -54 -125 -11 10 73 74 增量累计净现金流量 -54 -179 -190 -180 -107 -33 增量折现净现金流量 -48 -99 -8 7 41 38 增量累折净现金流量 -48 -148 -156 -149 -108 -71 表3.11 兴28块三次采油增量现金流量表(预测) 2 357 441 62 247 2 66 65 -85 -189 -68 -161 建设期及生产期 3 4 5 490 490 296 448 474 184 8 0 0 279 279 71 2 2 1 76 76 62 83 116 50 42 17 112 -147 -130 -18 30 11 64 -130 -120 -56 6 186 131 0 45 1 54 31 56 38 28 -28 序号 1 2 2.1 2.2 2.3 2.4 2.5 2.6 3 4 5 6 合计 2000 44 1228 15 1233 65 7 804 0 6 1 147 7 211 28 -5 -5 -5 13 -58 -58 -58 合计 1715 1593 70 879 8 320 316 122 122 10 10 序号 项 目 1 1 增量现金流入 -203 2 增量现金流出 -99 2.1 固定资产投资 2.2 增量流动资金 0 2.3 增量经营成本 -49 2.4 增量销售费用 -1 2.5 增量管理费用 -15 2.6 增量税金 -34 3 增量净现金流量 -104 4 增量累计净现金流量 -104 5 增量折现净现金流量 -93 6 增量累折净现金流量 -93 7 98 14 0 7 0 2 5 84 122 38 10 兴28块碱/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方案预测在当时计划内油价684元/吨时,累计贴现现金流基本是负值,在计划外油价1310元/吨时,二元驱增加净现值12.52万元。实际实施情况表明,虽然实施后超过了预期设计的开发指标,但由于投资超过了预测值,并且当时油价较低,所以二元驱与水驱的效益相当,但预测在实际开发效果和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在化学剂成本下降、油价上升的情况下,二元驱获得了较高的效益。详见表3.12。
19
表3.12 兴28块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经济评价结果对比表 方案预测 实际情况 投资 操作成本 聚合物价格碱价格 油价 提高采收万元 元/吨 元/吨 元/吨 元/吨 率% 77 100 261 320 25000 20000 13000 1500 1500 1200 1310 876 1142 7.13 13.5 13.5 内部收益率% -0.66 13.88 增加财务净现值万元 12.52 -57.7 10.1 实际情况预测 100 3.1.3沈阳油田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的应用
从1998年至2001年,先后在沈阳油田的静北、沈84-安12块、沈67块、沈24块共27井次进行了弱凝胶深部调驱试验,累计注入各类调驱剂39852m3,平均单井用量1476 m3,累计增油35080吨,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299吨。
沈阳油田27口井弱凝胶深部调驱累计投入各项资金727万元,累计增油35080吨,按原油价格950元/吨计算,可获经济效益2605.6万元,投入产出比1:4.58。
对比沈阳油田普通调剖效果,以沈84-安12块为例,普通调剖15井次,投入各项资金240万元,累计增油7147吨,投入产出比为1:2.83;深度调剖17井次,投入各项资金539万元,累计增油16704吨,投入产出比为1:2.94。因此,深度调剖比普通调剖效果好。 3.1.4兴隆台油田分子膜驱油技术的应用
1998年在兴42块兴53井组实施注剂井1口,注入膜驱剂40吨,到2000年底,增产原油7092吨,投入产出比达1∶7.18。1999年在兴212块实施注剂井5口,注入膜驱剂72吨,到2000年底,增产原油3235.6吨、天然气32.5万方。
3.1.5完成两个三次采油工业化推广试验方案设计及配套地面工艺施工,达到了投产要求
鉴于“八五”先导试验的成功,“九五”期间,分别在曙22块和锦16块开展了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试验和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试验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试验方案设计及配套地面工艺施工,均已达到了投产的要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辽河油区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