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符号为:F﹣;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微粒包括分子和原子,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据此可完成图片中的空格.
故答案为:(1)Na; NaCl; (2)7; F﹣; (3)如图;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学生对周期表中一个小格中的信息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训练了学生利用对比、观察等方法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11.(3分)(2015秋?武汉期中)某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小峰同学抽签后,(题目是:氧气的制取)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指出下列编号的仪器名称:a 铁架台 、c 酒精灯 、g 药匙 ; (2)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配制取装置时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棉花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实验室有一瓶正放在桌上的盖着玻璃片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如图),但不知其名称.请你做出一种假设(猜想),并按你的假设设计探究实验过程,然后填
第16页(共22页)
锰酸钾+
写下表. 假设(猜想) 实验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可能是氧气(或可能是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木条复燃(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是氧气(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结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再依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
(3)该瓶气体是正放在桌子上,且无色无味,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无色、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解答】解:(1)由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三种仪器分别是:铁架台、酒精灯、药匙;
故答案为:铁架台;酒精灯;药匙;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分析所给仪器,在装配装置时还需要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气; 故答案为: 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3)该瓶气体是正放在桌子上,且无色无味,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无色、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检验该气体是否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案为: 假设(猜想) 实验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第17页(共22页)
结论
可能是氧气(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澄清可能是二氧化碳) (合理答案均可)
内(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是氧气(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所用仪器,及依据收集装置判断收集气体,可以很好的考查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12.(3分)(2015秋?沧州期末)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四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蒸馏水 .
(2)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气体的气体是 O2 (填写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请根据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4)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和③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①中只是水分
第18页(共22页)
子的间隙变大,③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
【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2)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4)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净化后的池塘水与矿泉水、自来水中均含有水、可溶性的物质等物质,均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b接的是正极,b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故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4)蒸发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水分子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为氢气,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1)吸附;蒸馏水;O2;2H2O(2)O2;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3)种类、数目;
(4)①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隙变大,③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水的净化、电解水的实验、分
第19页(共22页)
2H2↑+O2↑; 2H2↑+O2↑;
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实质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计算(共2题)
13.(2010?广东模拟)(1)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MBBA(其化学式为了C18H21NO)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中C、H、O、N元素质量比为 216:21:16:14 .
(2)右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生理盐水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 ①该瓶溶液中含水 495.5 g.
②若以每分钟6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 167 分钟输完(取整数).
【分析】(1)根据MBBA的化学式即可求出各元素的质量比;
(2)①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减去NaCl的质量,就是该瓶溶液中含水的质量;
②60÷20可计算出以每分钟输液的体积,500mL除以每分钟输液的体积就是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C18H21NO中C、H、O、N元素质量比为12×18:1×21:16:14=216:21:16:14, 故答案为:216:21:16:14;
(2)①该瓶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4.5g÷0.9%﹣4.5g=495.5g; ②500÷(60÷20)≈167. 故答案为:495.5,16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及运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14.(2015秋?武汉期中)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生成物
第20页(共22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模拟试卷(三)(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