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岩层上拱而成山

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 谷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 向斜 下弯

中心新两翼老 谷

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 块状山地 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 裂谷、凹陷地带 东非裂谷、汾河谷地

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向水背油(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

7.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 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 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 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8、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9、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板块: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3)板块边界与地貌

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 (4)板块学说的应用

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第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

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 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岩石:地质情况; 地貌:地形、地貌等

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 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 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

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

【答案】(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 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 ③动物残体 ④游离氧 ⑤水分 ⑥氧气(02) ⑦二氧化碳(CO2) ⑧二氧化碳(C02) ⑨氧气(02) 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 (2)光合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2)平衡功能:平衡菜单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如藏羚羊数量保持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等。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

(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 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 )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

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 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

(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 ,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 循环。

【答案】(1)光合 (2)6CO2+6H2O C6H12O6+6 O2 (3)太阳辐射 (4)ABC D (5)分解 生物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7)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076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