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韩愈、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的材

料,课上展示。

2)教师指名朗读,正音、断句

3)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句子,弄通文意

4)学生分组总结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的用法 5)从文中找出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朗读解释。

6)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教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

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举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举孔子的行动和言论来阐明道理,寥寥数

语,却又说得具体,有说明力。

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说明作《师说》的原

因,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第六单元 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 (1)新体诗诵读欣赏教学要求:

①要知人论世。诗歌不同于小说、戏剧、散文,由于诗歌自身的特点,要把握其蕴含的深层内容必须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否

则难以完成对内容、主旨的理解。

②要体会意象。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语言容量的深广性,往往“以一当十”,“一字传神”。要想准确理解诗

歌,就要准确体会主观情感与客观形象融合的意象。 ③审美标准应多样。新诗因其内容与形式更开放、更包容、更多样化,其审美标准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

(2)散文阅读欣赏教学要求:

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 “以小见大”的特点。散文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万事万物皆可取材,但万“事”皆有其“宗”。无论素材多么惊天动的,无论素材多么微不足道,无论素材是一事、一人、一景还是多事、多人、多景,都会因其“神”而具有了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有了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了解这一特点,散文的阅读欣赏的核

心问题就解决了。

②散文阅读基本步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精读品

味,明确主旨——鉴赏评价,拓展提升

2、写作教学要求(2学时):

一般理解广播稿的写作要求,设计学生熟悉的情景,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结合教材写作练习要求,训练学生当堂

写出简短的广播稿。

3、口语交际教学要求(1学时):

一般理解应聘的要求。教师要补充相关案例,在与学生共同分析研讨中加深对应聘基本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到人才招聘和人才交流现场观察学

习。

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1.《荷塘月色》的主题

通过在荷塘月夜的独步,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恐怖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

操。

2.《荷塘月色》》的行文思路

⑴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

地点和缘由。(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6):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并描写荷塘月色。文章先写小径漫步,次写荷塘,再写月色,最后

写环顾四周,层次分明。(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7—8):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思乡情结及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偏重抒情) ⑵三部分之间因果关系

表现为:心里颇不宁静(因)→观荷塘月色(果)(因)→想起采莲的事(果)(因)→惦着江南(果)(因)→心里颇不宁静(果)。据此,这种起承转合、果因相连的结构收到了一种浑圆一体意脉贯通的审美效果。

⑶首尾至少有三处相互照应

一是开头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文眼,其实也是一个悬念。文章的结尾照应的句子回答这个悬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二是开头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与结尾的\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相呼应。三是开头的\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带上门出去\与结

尾处的\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两处的呼应极为紧密,\悄悄\与\轻轻\说明了我的心情并没有多大改变。首尾的三处呼

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有机统一。 3.《荷塘月色》凸显了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尽管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

“文眼”。 4. 《荷》的艺术特色 ⑴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在写景中,作者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虽然陶醉了,感觉到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

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 第1段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创造出

孤寂的氛围;

第2、3段径漫步时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洁地叙述了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

的内心世界;

第4、5、6段写荷花、荷香、荷波、月色和荷塘四周环境。宁静而幽美的境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第7、8段触景生情,沉浸在遐想之中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

应,内心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悉融为一体,构成了《荷》的特

色。

⑵语言新鲜贴切、准确生动

①文章多处运用新鲜、生动的比喻、拟人 、通感等修辞。例如: 写“荷 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叶动态的美。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

处。

②文中有大量的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

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

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③用词贴切、准确。如《荷塘月色》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了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

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5. 《荷》与《绿》对比阅读

《荷塘月色》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而《绿》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浓烈。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写作时代不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6)在线全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42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