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抽样
定义:是指同是具备下列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 a、随机选取样本
b、运用概率论评价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类型:
a、属性抽样
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提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b、变量抽样
是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PPS抽样却是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
2.非统计抽样
不同时具备成为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 3.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选择
注册会计师一旦使用审计抽样,就必须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中作出选择,这时主要考虑成本收益原则。统计抽样有利于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证据的充分性和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其成本较高。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可以与统计抽样达到同样效果,但非统计抽样不能计量抽样风险。
第三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11
一、样本设计 1.确定测试目标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细节测试是为了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是否正确。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①、总体是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据以得出结论的整套数据。
总体必须符合下列特征 a、适当性
总体对审计程序目标而言是适当的,包括对测试方向的考虑。
比如注册会计的目标是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总体可定义为应付账款清单。而测试应付账款低估时,总体就不能定义为应付账款清单,而是其他它的用以证明应付账款义务的证据,如后来支付证明,未付款发票等。
b、完整性
总体必须是被审期间发生的所有与审计目标相关的交易、事
项。
比如对1-10月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就必须对剩余两个月使用替代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
②、抽样单元
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
12
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货币单位。
3.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 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
例如:应收账款存在性的细节测试中,客户在函证日之前支付,被审计单位在函证日之后不久收到的款项就不构成误差。
4.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过大,会增加审计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会使审计抽样失去意义。
样本规模过小,注册会计师就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二、选取样本和实施审计程序
㈠、选取样本 1、非概率选样 ①、整群选样
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所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进行审查的一种选样方法。
适用条件:需要选取的样本项目较多,但样本特性均匀分布的情况。
②、随意选样
13
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不考虑样本项目的大小、来源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样本。
缺点:注册会计师很难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 ③、判断选样
是指注册会计根据自己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运用职业经验对容易出现错误的样本做出判断,并以此为标准选取样本。
常用的判断标准有: a、最可能包含错报项目
比如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与关联企业交易、异常大额或复杂的交易
b、包含总体特征的项目 c、大额项目 2、概率选样 ①、随机选样
是对审计总体或次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的方法。
②、系统选样
是指按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方法。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要点:
I、起点必须为选样间距中的任一数字。
II、使用多个随机起点时,其间距等于一个起点时的选样间距
14
乘以起点数。
III、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要警惕总体里的循环周期型态同选样间距巧合的可能性
③、分层抽样:
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子总体,然后对每一个子总体单独进行抽样的方法。
在针对相同总体选择同样规模的样本时,分层选样比简单系统随机选样产生的误差小。
对于情况比较复杂、项目之间特征差异较大的总体,分层选样具有代表性。
④、概率比率规模抽样(PPS抽样)。
PPS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㈡、实施审计程序
1.在选取样本后,注册会计师要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于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通常使用替代项目。
2.注册会计师按规定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3.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或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㈢、评价样本结果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