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进行实质性细节测试 ②、明确界定了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实务中一方面有人觉得统计抽样过于繁琐,相对来说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进行非统计抽样又省力效率又高。
另一方面,也有人比较迷信数据化模型。他们觉得每个人的经验和职业判断不同,采用非统计抽样方式对同样的资料得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因此,他们就比较反对非统计抽样,认为应当进行数理化统计来量化抽样风险。因此,新准则中就明确了符合哪些条件,才是统计抽样,在什么样情况下才是非统计抽样。因为具体是使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更多取决于具体情况。大家知道,审计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成本,我们不可能对一个审计项目无限制地投入审计资源。 ③、突出了金额加权选样
在新准则第六章第四节“样本设计”中谈到“金额加权选样”,以前在有关资料中也见过“元单位抽样”、“货币单位抽样”等提法,事实上金额加权选样是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中的一种。
在统计抽样中,特别是对账户余额或交易金额进行实质性细节测试中,对于查找夸大性错误非常有效,所以新准则突出了这种选样方法的地位。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理论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6
1.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抽样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三个特点
①、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②、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③、实施审计程序的目的在于评价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总体的某些特征
2.不属于审计抽样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时,可以用来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有三种: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效率的要求,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①、选取全部项目
控制测试中一般不太可能进行100%检查,而细节测试中更为常见。如果
总体由少量大额项目组成,当存在特别风险而其他方法未能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通常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②、选取特定项目
尽管选择特定项目与审计抽样一样,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
7
低于100%的项目实施检查,但这并不构成审计抽样。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总体。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一审计证据》中指出:注册会计师用以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但注册会计师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时,一并计划和实施了控制测试,则会涉及审计抽样。
2、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进行测试则不涉及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中,进行细节测试时使用审计抽样,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能使用审计抽样。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认定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实施实质性
8
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既包括由抽样引起的抽样风险,也包括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
1、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①、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a、信赖过渡风险
是指推断的控制的有效性高于其实际的有效性的风险。这
样就会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注册会计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测试程序中获取的证据,使审计效果下降。应尤为关注。
b、信赖不足风险
是指推断的控制的有效性低于其实际的有效性。这样就会
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增加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使审计效率下降。
②、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风险 a、误受风险
是指注册会计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存在的风
险。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不能发现存在的重大错报
b、误拒风险
是指注册会计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
9
风险。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使注册会计师会使用额外的审计程序和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结论。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2.非抽样风险
是指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①、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a、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的目标
b、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
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c、注册会计师虽然适当地定义了控制偏差或错报,但仍未能
识别出偏差或错报。这可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合于实现目标的审计程序,也可能是注册会计师误解了审计证据。比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就属于使用的程序不当。
d、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估审计发现的情况。比如应收账
款明细混淆,就不能算一个误差(对应收账款总额而言)。
非抽样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造成的,但通过对审计工作适当地指导、监督和复核及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非抽样风险又是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的。 四、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