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中A能否管辖D?为什么? 三.问答题 9.基督教会是大封建土地所有者,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10.与中国相比,西欧的封建社会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11.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拓展阅读
异端裁判所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控制着西欧的精神世界,但是,到中世纪后期,仍然出现了不少同教会宣扬的
思想不同的声音,这些思想被教会称为异端。这些异端思想与正统的天主教思想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如持异端思想的人认为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撒旦创造的,因此整个尘世就是恶魔和恶的体现,这与《圣经》中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异端思想家否认《旧约》为圣书,只承认《新约》是圣经,同时对《新约》作了许多随意的解释。有些异端教派甚至提出反对罗马的教皇,公开宣称罗马教皇是恶魔。
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天主教会对异端教徒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除了派十字军屠杀异端教徒之外,还特别设立了异端裁判所。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裁定谁是异端,凡是对天主教会不利的思想及其信仰者都会被宣布为异端而加以惩处。最初,异端裁判所都掌握在地方教会手里,13世纪30年代,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发布通谕,建立中央集权的教皇异端裁判所。后来,教皇英诺森四世进一步批准异端裁判所可以在审讯中用刑。异端裁判所的审讯条例非常严酷,例如,在法庭上,被控告的人不能知悉控告人和见证人的姓名;任何人甚至是罪犯都可以充当控告人和见证人,只要有两人作证,控告即可成立,证人不能撤诉,如撤诉就要当异端同谋犯处理;被控告人如不承认犯有异端罪行,可反复用刑讯问,不仅要他承认自己的罪行,还要检举同伙和可疑分子;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任何从事有利于被控告人的活动,都要予以最严厉的惩罚;任何人对被控告人给予法律援助或为他请求减刑,即给予革除教籍的处分;被控告人可以不经审判便予以处死,凡是承认犯有异端罪行表示悔改者,处以鞭笞、监禁以及终身监禁等处罚;被控告者认罪后,如又翻供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火刑;被判为异端者,没收全部财产。异端裁判所成立后,大肆搜捕嫌疑犯,使得人人自危。在异端裁判所的严酷审讯之下,许多人死于非命。异端裁判所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许多死人被从坟墓中刨出来,再执行火刑。在异端裁判所存在的约五百年间,西欧各地受到迫害的人何止百万,据统计,仅仅西班牙一地,就有38万人被判为异端受到迫害。异端裁判所使得中世纪的西欧思想文化更加黑暗,巩固了教会的权威。
诺亚方舟的故事
第 31 页
标准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
《新约全书》里记载说:从前有一个叫诺亚的人,一天他听到了神的声音。神说,由于人们的罪恶,将有洪水到来灭绝人世。神叫他造一只大船,说这样,就可以死里逃生。他在神的授意下,造了一只长方形的大船,叫方舟。当洪水到来的时候,他一家人上了方舟。船上还有狮子、老虎、兔子、鸽子等动物。过了许多日子,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诺亚打开笼子,放出一只鸽子。当鸽子飞回来的时候,嘴里衔着一片新拧下来的橄榄叶,他知道危险已经过去。后来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现在联合国徽记上也画着两根金色的橄榄枝。
圣诞节的“圣”,指的是耶稣基督,圣诞节就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耶稣基督是基督教传说中的创始者,大约诞生于公元一世纪初,具体时间不清楚。耶稣是他的本名,“基督”是希伯来语“救世主” 的希腊译法。现今通过的公元纪年,即以所谓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公元元年。 参考答案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1.A 2.B 3.C 4.D 5.C 6.B 7.C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C 西罗马普国灭亡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习惯上称为中古时期。2.A 3.C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后逐渐形成了封建采邑制,9世纪西欧封建制形成。 4.A 教会既拥有无上的精神权威,又是当时最大土地所有者。5.D 西欧的城市多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6.B 教会垄断文化,实行愚民政策。7.B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西罗马帝国亡于5世纪,东罗马帝国亡于15世纪,两者相差大约1000年。
8.(1)西欧等级制度 (2)农民 (3)封建主和农民 (4)不能,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9.同意.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的地产,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们还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0.西欧封建社会特征:(1)开始时间晚,且持续时间短。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时间比西欧早约1000年,持续2000多年。(2)神权凌驾一切,教会高高在上。(3)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4)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在与封建主的斗争中,中世纪的西欧逐步形成了城市共和制和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未得到发展。
11.过程: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到处遭遇反抗→国力衰弱,外患不断;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原因: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 32 页
标准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公元前 世纪,古代伊朗以 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 次出征希腊,史称 。希波战争, 赢得战争的胜利。 继王位,他足迹远达 ,建立地跨 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 3. 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 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 ,西临 ,南抵 ,北达 ,地跨 三洲, 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 ,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关键信息 1. 6 波斯人 三 希波战争 希腊 2. 马其顿 亚历山印度 欧亚非三洲 3.屋大维 2 幼发拉底河上游 太平洋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欧亚非 地中海 4.暴力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 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 大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希波战争 1.背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形成,开始对外军事扩张。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经过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胜。 二、亚历山大东征 1.背景: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组织东侵。 2.时间:公元前4世纪 3.过程:(1)第一阶段:征服小亚细亚,攻入埃及。 4.结果: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4.影响: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学法点拨 【透析1】要明确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它曾包括哪些地区? 从书中地图可以看出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它已经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西至埃到里海及黑海一带。 【透析2】掌握马拉松长跑的来历。要认识和尊敬爱国英雄,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今天,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人们通过这项赛事,把战争的碰撞与冲突变成和平的体育竞争,既加强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渗透。 【透析3】对希波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战争既是【透析4】在此要了解希波战争的影响: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1)公元前5世纪早期:战争开始,三次出征希腊。 及和色雷斯,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2)第二阶段: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 城邦之间的冲突又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第 33 页
标准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
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三.罗马扩张 1.背景: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 2.时间:公元前3世纪开始 3.结果: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4.帝国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5.罗马扩张的影响 (1)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 (2)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延续至今。 【透析5】在此要明确: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所有文明。如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透析6】要能理解罗马扩张的影响。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结果是罗马不仅占领了地中海地区的广阔土地,而且也掠夺了大批奴隶和巨额财富。这给罗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透析7】要充分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主要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主要是指:罗马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道路建筑、拉丁文字、基督教会、罗马法律等。 【透析8】能认识到古代战争在历史中的作用。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看右图回答问题: (1)此图建筑遗址位于何处? (2)它受哪国文化的影响? (3)你如何看待这种文明的融合? 2.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等基本史实。 【解题思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研究历史古迹,通过对历史古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观察此图,这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位于今天叙利亚境内的帕尔米兰拉古城遗址,从图中展现的遗址局部残存的建筑来看,明显带有希腊的建筑风格。 【参考答案】(1)西亚建筑遗址。(2)希腊文化。(3)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2.【课标要求】说出罗马征服地中海等基本史实。 【解题思路】把地图与课本知识融合起来,细致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第 34 页 标准学案 九年级(上)·历史
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2)屋大维。他上位后,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不断进行侵略战争,扩大了帝国疆域,促进了帝国与其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3)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随着它的对外征服与扩张罗马文化渗透到其统治下的广大地区。 3.【课标要求】说出罗马征服地中海等基本史实。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二、学科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军则行动迅速。四个联合军团与海军300艘战舰联合作战,绕过西西里北面还处在迦太基控制之下的港口,直扑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帕诺马斯,从陆地到海上同时对它发起夜以继日的猛攻。帕诺马斯城高墙厚,罗马的围攻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方才奏效。在长期的围困下,帕诺马斯内居民人心渐渐动摇,亲罗马派的市民里通外国,终使罗马得以破城。亲罗马派的市民因此获得自由,一万四千余亲迦太基派的市民在交付了一笔赎金后也得到自由,另外一万三千余人则因交不起钱而被运到奴隶市场贩卖。从这时起到战争结束,帕诺马斯便成为罗马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 公元前253年的执政官认为迦太基在西西里所剩的城池个个坚固难破,攻打起来旷日持久,所以决定再次远征非洲,想在迦太基从内乱中缓过来之前将其击破。但是,匆忙起程的执政官对水路不熟,中途搁浅耽误了战机,只好放弃远征计划。返回意大利途中,在帕林怒鲁海角遭遇暴风的袭击,又损失150艘战舰和数万将士。” 材料三 “连续的天灾使罗马人重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消耗了罗马的人力财力。元老院于是采取比较保守的战略,在陆地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此后两年,没有人提出要重建远征舰队。这两年,没有强大海军的海上支援,罗马军在陆地上也毫无进展。” 问: (1)马扩张时和迦太基进行了几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什么战争? 第 35 页
【解题思路】这要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解题。要熟悉地中海气候环境知识。 【参考答案】(1)三次,布匿战争 (2)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 (3) 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 材料二“与在陆地上的成功相比,罗马人在海上真是时运乖蹇, 4.【思路点拨】写出你对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的看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年级历史学案上册(1-16课)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