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一、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1、日本民族的来源
日本的古代文明主要分为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时代。 2、徐福东渡的意义
据说2000多年前,徐福的船队到了日本,带来了秦朝先进的稻作、冶铁、农耕、纺织、造船、医药等先进的中国文化,使停滞了数千年的绳纹文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日本突然进入了掌握稻作技术、青铜器和铁器的弥生文化。
总之,徐福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是日本第一次大规模地接受到中国的文化,在日本由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 日本文化的特征 1、 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日本总是不失时机地接受人类最先进的文化,从而加速了日本文明化的进程。 2、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日本在接受他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是像朝鲜、越南这些与大陆接壤的国家一样,没有消化吸收的余地而是全盘接受,以至于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3、独特性
上述两个特点都是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表现出来的,而第三个特点则是从日本保存与创新而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如,被神化了的天皇制,与中国的皇帝制度相比,日本的天皇制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与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中国皇帝不同,天皇是被神化了的一种象征,只掌握精神权力;二是日本的天皇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并不掌握日本国家的实质性的政治权力。
其次是以“道”字为中心的情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花道等。但是,所谓具有独特性的日本文化并不是完全由日本自己创造的,而是在充分理解、消化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将其逐渐升华、提炼为颇具日本特色的文化。
三、大陆文化的传播
1、中华文化向日本传播的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移民。第二个途径是遣使。 第三个途径是留学。 第四个途径是贸易。
2、日本从中国学到了什么
日本究竟从中国学到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这种选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它主要从中国引进了四大项内容,
1
① 汉字
日本从中国引进了汉字,但迄今为止人们对汉字传播对日本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仅仅停留在文化的层面上,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有了文字,才能形成文书,就可以订立与土地有关的契约文书,以此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正是汉字的传入才使日本文明程度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② 律令制度
所谓律是指国家的法律体系与官僚体制,令则指管理国民的租税和土地制度 ,日本通过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 才得以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成为日本国家统治的基础。
③ 儒教
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儒家思想,并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日本人的精神文化,同时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政治理念和家族道德观,成为日本伦理思想的基础。
④ 中国佛教
日本从中国学到了中国化的佛教中国佛教成为日本哲学和精神思想的又一大支柱。 3、日本选择性地放弃了什么 ① 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从积极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中国官僚体制的角度来讲,科举实施的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优秀的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在改善用人制度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到了明清时期刻板僵化的八股取士,却严重地桎梏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科举制度最终成为一大弊端。而日本则不同,日本一直根据身份制和世袭制来选拔官吏,所以,日本直到现在都保持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也是产生现代日本社会严格的上下尊卑关系的历史根源。
第二,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读书意识,使中国的教育观念带有了一定的功利色彩。
而日本则不同,在他们的眼中知识的唯一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这种教育理念也让同处于中华文化圈的日本与中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② 宦官制度
大家都知道,宦官制度是中国强大的皇权制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一个怪胎。从号称中国第一个宦官的赵高开始,宦官一直如毒瘤一般危害着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成为对中国社会百害而无一利的制度。所以,日本没有选择宦官制度则是日本社会的一大幸事。
2
4、模仿与创新
唐风文化 → 国风文化 (1) 假名的创立 (2) 物语小说
“物语”在日语中就是故事的意思。 “物语小说”就是用假名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物语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学走上了独创性的道路。
第二讲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二)
一、西洋文化的影响 (1)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在哪些方面实施了改革,并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①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通过版籍奉还(即各藩将领地奉还给中央政府)和废藩置县(将藩改为国家行政区划的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同时,在日本近代法制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宪法占有重要的地位。1889年,日本仿照德国宪法,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将立法、外交、财政、军事大权均集中在天皇手中,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近代天皇制从此确立。
③ 移植西方的教育制度
明治政府成立后,将教育列为改革的重点之一。主张教育平等,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使得全民教育急速发展,到20世纪初完成了国民教育的普及任务,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达到了日本“富国强兵”的目的。
④ 移植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
明治政府在移植近代产业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外侵略的目的,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在造船、炮兵工厂等方面投入甚多,此外,也促进了铁路、轮船、电信等近代交通、通信设施的发展。同时还引进了股份有限公司、银行、近代货币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快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步伐。
⑤ 创立了近代科学
为了尽快吸收近代文明,明治政府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大规模吸收和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日本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明治维新30年后,日本已摆脱外国专家的指导,走上了独立发展自然科学的道路。
二、明治维新成功的要因
1、日本不是高度集权的国家 2、善于学习的传统
3
三、美国文化的吸收
1945年7月,美国、英国和中国联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公告声明1945年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战败投降的签字仪式,日本成为美国独家的战利品。
1、加速民主化进程 2、教育改革3、农地改革4、解散财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和美国占领时期,日本又进入了大量吸收美国文化的时期,也成为日本的第二次开国。通过铲除军国主义势力、实现政治民主化等改革,日本又一次抓住机遇实现了第三次腾飞。
第三讲 日本的社会形态
一、独特的日本社会形态
中根千枝是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她提出“纵式社会”是日本社会的主要特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资格”与“场合”
所谓“资格”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姓氏与身份,以及后来所获得的学历、地位和职业等。 “资格”就是一个人的身分以及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与“资格”相对,“场合”是指人们的生活空间,即一个人所待的场所即单位。因此,如果说某国国民、某市市民、某厂某单位员工,是按照“场合”来划分的,而教授、学生、老板、职员则是按照“资格”来划分的。 2、“纵式”关系和“横式”关系
这是与“资格”和“场合”相联系的概念,也是中根千枝理论的核心内容。其内容为:人在社会中处于各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可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关系。所谓“纵式”关系就是指上下关系,如亲子关系、师徒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所谓“横式”关系就是指平行的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如果将其放到现代企业中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就是“纵式”关系,而各子公司之间就是“横式”关系
二、中日社会的异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个网络社会而言,而日本是一个链条式的排列关系。
第二,中国既重视纵式关系,如忠孝观念,就是一种纵式关系的表现,但我们也强调横式关系,这是因为网络社会决定的。
第三,中国和日本都是重视长幼有序的社会,但是,在中国长幼有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但是,在有才华、有能力的个人和功臣的面前,序列规范随时都准备让位。而日本却处处都怕
4
打破长者的权威,在谈论自己的观点时也不忘严守序列关系,不敢率直地犯上。 三、日本企业的特色
基于日本独特的纵式社会的社会形态,在日本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和特色。 1、终身雇佣制
所谓的终身雇佣制,就是指在无特殊情况下,企业与被雇佣者之间的雇佣关系是属于终身的,这个终身是指到退休的年龄为止。
终身雇佣制的优点是,雇用关系和薪金的安定性能够让被雇佣者与雇佣者之间形成连带关系,提高被雇佣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激发他们技术革新的热情,但是,雇佣的安定性致使被雇佣者安于现状,没有了开发个人能力的热情。
2、年功序列制
年功序列就是根据工龄、贡献决定职位和薪金高低的论资排辈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工龄越长、薪金待遇越高、地位也越高,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日本人一旦归属了某一个集团或公司,很少考虑中途跳槽的原因。
终身雇佣制是年功序列的前提。在这样的公司运营机制下,即使你再有能力,但如果你没有达到所规定的最低工作年限,也得不到晋升,自然你的收入了不会很高,这会压制一些优秀的人才,让他们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制度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意识。
第四讲 名古屋市长言论背后
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争议 1、死亡人数
(1)中方认为30万人
(2)20万人,东京审判的结论。 (3)10数万人以上。日本部分学者。 2、屠杀的定义
日方认为,在攻防战中造成对军人和老百姓的伤亡不能算屠杀。 二、美国的战后处理问题 1、近代天皇制的隐患
自“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幕府一味妥协退让,一些下层武士提出了“王政复古,国威挽回”的维新口号,实施明治维新。 他们借用天皇在历史上的精神权威,不但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而且通过明治维新,完成了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为日本构建了近代国家制度的基础。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日本文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