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社会学笔记(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规模有大变小;家庭类型由相对的单一化到多样化,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家庭功能由内化转向外化;家庭关系由单纯到复杂;家庭地位由不平等向平等过渡,传统的家长权威逐渐转向父子平等、母女平等,从男性集权向夫妻平等过渡, 三,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内的行为和在家庭环境外的行为是两个不同的行为体;独生子女具有‘独生’环境的优势;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独特’的心理状态,

四,家庭环境的变化:家庭服务机构增多;现代科技使得家庭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邻里关系日趋淡化

五,现代科学技术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对家庭伦理道德发起挑战;‘电子家庭’将引发一场家庭革命。 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理论

一,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通俗的讲,社会互动就是社会交往活动, 二,符号互动论

1. 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库利提出了‘镜中自我理论’即自我意识是在同他人交往或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与社会本来就是统一的, 2. 符号互动论对互动的产生及其实质的解释

A,人类互动与社会体系的构成是相辅相成的,米德把人类心智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看作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条件,

B,社会互动的起点是进行自我交流的所谓‘自我互动’,而有无这种与自己‘交谈’的过程则是区分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的主要标志,是人类意识的最重要特征

C,没有群体互动,就没有自我互动,对行动者个人来说,群体互动既是互动的前提,也是互动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和情境

D,互动的实质在于:无论是自我互动还是社会互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依靠包括暗示和语言在内的‘符号’,因此符号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与主要观点

A,三个基本原理(重点):第一,人们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总是依据自己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进行的;第二,人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不论什么情况下,当人们在应对某事物而决定采取行动时,人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自我交流’的阐释过程,以修改、解释自己所赋予事物的特殊意义,而与此相对,动物只是通过一系列刺激反应来进行互动的, B,主要观点:

第一,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第二,人们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人们对符号所赋予的意义是经由角色借用过程而获得的;

第三,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

的机械反应;

第四,处于社会的个体往往以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这种情境定义是通过社会互动得以发展,并为群体所共识的,也是社会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

第五,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的解释所见所闻,赋予各种事件与物体以各种意义;

第六,人类社会是由社会互动组成的,社会的各种特性是由个体行为维持与改变的,社会角色与社会阶级的设置是由于存在人类行为与互动,但并非完全取决于二者,

4.符号互动论的批判及应用,使用符号必须要以有‘应付’各种不停社会生活情境的相关知识为前提;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社会越轨、集体行为等;某个人的态度取决于其对情境的定义, 三,与符号互动论相对应的理论

1. 社会角色理论,所谓‘角色互动’就是由复杂的社会单位所决定的角色之间和角色之内的互动,它对互动理论的支持表现在:社会角色是所有社会互动的基础,也就是个人与社会交接之处;自我意识的来源是对他人角色的理解;许多社会规范是以角色期待的形式出现的;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个人权利与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2. 民俗学方法学,民俗学是以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社区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组织社

会活动,并使活动具有共同的意义,这套规则和程序就称为民俗方法;主流符号互动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所遵循的规则是互动过程的产物,而民俗学则更关心人们是怎样运用这些规则来互动的,并认为那些指导社会互动的民俗规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共同遵循的假定,一旦这些规则被破坏,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就会凸现出来,

3. 印象管理,又称为戏剧模型,指的是人们控制他人对于自己观感的过程,它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日常社会生活就是一个戏剧的舞台,人们有如舞台上的演员,同时也是观众,角色是面对特定环境中的表演,用各种语言与其他符号,来呈现自己的身份与意图,;把舞台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需扮演正式的社会角色,一般是针对陌生人的行动,后台则是可以轻松、解放自己的角色,是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能看到的;当表演者意识到表演失败,没有能够在观众中制造出预想的印象,就会出现尴尬的表情,同时表演者的尴尬通常伴随着观众的尴尬,为了避免尴尬,表演者可能会做些挽回颜面的事情,而观众通常也会忽视表演的过失, 三,与符号互动论相对立的理论 1. 交换理论,

A,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或明或暗的、能够带来奖励或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人际间的社会互动都可归结为一种交换关系; B,它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创立的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价值命题,某种

行为的后果对某人越有价值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该行动;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这一奖赏对该人的价值就越小;攻击与赞同命题,一是当个人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

C,在布劳看来,交换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过程,主要包括微观结构中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宏观结构中组织与团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吸引与互惠的过程导致了社会交换的产生,交换过程中的不平衡势必引起地位与权力的分化;集体赞同一种权力则可使之合法化; D,霍曼斯的交换理论重视人的需求和心理因素,而布劳则体现了结构交换理论的特色,更注重社会结构产生的过程和机制, 2. 结构功能主义,

A,它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的,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B,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C,行动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

D,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1)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经济系统);2)目标达成,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社会学笔记(7)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社会学笔记(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07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