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社会学笔记(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6. 大众传媒,其特点是迅速、广泛,事实上大众传媒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电视对人的社会化有积极作用 第四节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化的历程

1. E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历程分法

A,婴儿期(0~1.5岁)主要是培养婴儿的信任感,个人正常发展的前提是信任感多于不信任感,

B,童年期(1.5~4岁)开始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并产生自主性,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就容易产生羞耻感并对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的环境感到疑虑,影响今后独立自主个性的形成。 C,学前期(4~6岁)开始了有目的的活动,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表现出与他人交谈和参加游戏活动的主动性

D,学龄期(6~12岁)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E,青春期(12~18岁)思维活跃,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积极主动,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容易出现‘同一性危机’现象,即在社会活动中产生角色错位的现象,

F, 青年期(18~30)要学会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避免孤独感,还要与异性朋友交往,以便能够顺利建立家庭获得亲密感。亲密感将发展为一种相互承担义务的感情,

G,成年期(30~65)一方面是自我社会化的不断进行而相对达到一个成功的稳定的时期,另一方面,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形成关注

他人和社会的人,要注意避免过分的自我关注,

H,老年期,这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会回忆自己的一生的活动,

2.,R哈维格斯特提出社会化历程6阶段说,它提出的老年期的发展课题对于老年化社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化地方类型

1. 从社会本身的需要或从社会化的目的出发,可以分为: A,基本社会化,是指从婴儿到青少年期的社会化,其内容是学习交际语言、生活技能、培养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确立道德及价值判断标准、学习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并初步形成自我个性的特质,其场所主要是家庭、学校、邻里, B,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它对个体来说不仅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和发挥才能的过程。 C,再社会化,一般指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发生剧变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将改变原有的价值标准、生活方式而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适应并内化新的社会规范,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进行新的学习的过程,它有两种形式:一是主动的再社会化,二是强制的再社会化。 D,反社会化,与主流文化背离的社会文化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称为反社会化,他们有 的是合理的、进步的、推动社会变革的,有的是非法的、倒退的、有害的,

E,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从受教育者反过来向施教者传递

社会文化知识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化,因为传统文化急速的向现代文化过度而造成中老年人知识结构老化, 三,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1. 教导基本生活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命的基本能力;二是职业技能,这是一个人谋生的能力

2. 传递社会文化,一是代表了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比较一致的理想和相对稳定的信念即价值观念体系;而社会文化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3. 完善自我观念,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4. 培养社会角色,一是要使个体学习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另外还要使个体领悟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处境和地位培养与此相应的情感和态度,在行为规范上尽量接近角色要求,比较理想的完成角色义务, 第五节

网络与人的社会化

一,网络时代社会化的特点

1. 开放性,超越时空的全方位空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2. 多元性,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融合的多元而全新的网络文化,

3. 虚拟性,网络人的身份由于交往的间接性和匿名性,可能是一个虚拟身份,社会化只是在虚拟的生存环境中进行,

4. 符号性,通过网络进行社会化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象征性符号, 二,网络对社会化的影响,

从人与社会互动的关系来看,网络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网络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方便快捷的自我学习场所,拓宽了个体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途径,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网络无边际的信息容量促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2. 网络有利于促成现代意义上的个性和人格,社会现代化的终极关怀就是摒弃人的一切依附关系而达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独立人格,

3.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它的无序化以及不良网络文化势必会给个体社会化带来负面影响,如过度沉溺于网络,使人发生网络性心理障碍, 第四章 第一节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基本理论

一, 社会角色的来源及其理论

1.‘角色’作为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概念工具始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代表人物是米德,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角色的形成也就是个体形成和发展角色扮演能力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实质。

2.过程角色论的代表人物是拉尔夫.H.特拉,它虽然不否认‘规范与地

位可以分派角色和验证角色的基础’但是却认为从动态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来分析角色,才能建立有价值的角色理论,

3.结构角色论的代表人物是R.林顿,他把个体置于社会结构之中,个人接受和遵循社会规范,角色行为是根据其文化说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4.戈夫曼‘社会戏剧论’也称拟剧论,它的最大特色是把现实社会生活等同于戏剧舞台,使用了表演、剧班、角色等大量的戏剧术语, 二,社会角色的本质及其功能

1. 社会角色的本质,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位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和主观能力,在互动中所表现出的一套与其地位想符合的行为模式,其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A,社会角色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体,客观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主观是指个体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并不是完全地按照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来行事的,其角色行为建立在他对该社会角色理解的基础之上,因而社会角色的实际效果是社会客观期望和个体主观表演的综合表现。

B,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互为表里,地位约束着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则显示或暗示着地位,二者互为依存,

C,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位,一个人不可能只扮演一个角色二是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其所扮演的角色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社会学将此称作角色集,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多种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二是不同角色的承担者由于特定 的角色关系而结合在一起, 2. 社会角色的功能, 规范和互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社会学笔记(4)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社会学笔记(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07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