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年592mm。该区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夏两季的常风向和强风向多为SE和SSE向;秋冬两季则盛行NW~NNW风。
照片1 矿区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东白莲岛,四面环海,据附近水文情况,本区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各潮位特征值见表3,平均涨落潮历时基本相同,为6时13分。潮流为属正规半日潮潮流,以往复流运动形式为主,平均潮流流速在0.52m/s-0.69m/s间,实测最大涨、落流速分别为1.27m/s和1.65m/s,落潮流大于涨潮流。
表3 潮位特征值表 潮位 最高潮位 最低潮位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特征值(m) +3.15 -2.16 +1.40 -0.95 潮位 多年平均潮差 平均海面 历年最高潮位 历年最低潮位 特征值(m) +2.35 +0.21 +4.43 -2.81 7
1.3以往地质工作
本区域工作程度较高。区域上地质工作资料较翔实,舟山市东白莲岛成品油储运工程项目第一期阶段中,在白莲岛上设有开采区,位于本次勘查区西南角。各时代地质工作详述如下: 1.3.1区域地质工作
1、1980年5月,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完成的《1/20万沈家门幅(H-51-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涵盖本区。该次工作基本确定了本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及各时代地层、火山岩的分布情况。
2、1990年9月年,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完成的《1/5万郭巨幅(H-51-77-A)、沈家门幅(H-51-77-B)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本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及各时代地层、火山岩、断裂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3、2000年12月,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侵入活动、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的编制工作,对矿区及外围的地层、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岩等作了详细研究。 1.3.2矿区周边勘查工作
1、2013年2月,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华泰石油东白莲岛(库区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岛上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的岩性、物性特征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2、2013年6月,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对岛上西南角进行勘查工作完成了《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西南涂围垦工程普陀区虾峙镇东白莲村东白莲山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勘查地质报告》,现已开采(见照片2)。
8
照片2 开采区现状图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有:
表4 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 目 名 称 1∶2000地质测量 1∶2000地质剖面线测量 观察路线 地质点 钻探孔 小体重测试 抗压强度测试 照片 手标本样 收集资料 单位 km km km 个 m 件 件 张 件 份 2完成量 0.100 0.09 0.93 24 6 20 6 30 5 5 备注 1条路线 1个、收集 收集 取得的成果为:
(1)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收集以及地质勘查工作,查明矿区地层以侏罗系西山头组熔结凝灰岩及第四系为主,构造不发育。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石料矿体空间分布均一,矿石质量稳定。
9
(2)估算建筑用石料矿资源储量(122b)150.29万立方米(385.68万吨)。其中原生矿141.63万立方米(365.41万吨);风化矿8.66万立方米(20.27万吨)。剥离量为7.04万立方米。剥采比为0.047:1。
上述地质工作,对区内的地层、火山岩、断裂构造等基础性地质工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本次矿区勘查工作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资料。
2矿区与矿体地质
2.1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Ⅱ)浙东南褶皱带(Ⅱ1)丽水—宁波隆起(Ⅱ1-2),昌化-沈家门大断裂南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和第四系(Q4) 2.1.1地层
1、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
岩性为灰黄、青灰色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总含量小于10%。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岩石坚硬。
2、第四系(Q4):
整个矿区均有覆盖,为第四系全新统。以坡积、残坡积层的形式产出,灰、灰黄色,硬可塑为主,碎石含量约占40%左右,直径一般以2~5cm为主,最大约10cm以上。根据开采区宕面观察,厚度在0.50~3.00m之间。 2.1.2构造
10
矿区未见明显断裂构造,主要有以下3组节理:①产状320∠78°,属张性节理,线密度一般2~3条/m,延伸2~5m。表部张开1~2mm,往下逐渐闭合。②产状223∠64°,面较平直,属压扭性节理,线密度一般2~5条/m。延伸一般1~3m。③产状115~∠56°,面波状起伏,属压扭性节理,线密度一般2~4条/m。延伸一般2~3m。 2.1.3岩浆岩
矿区范围内未见侵入岩体出露 2.2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 x)灰黄、青灰色玻屑凝灰岩,岩性单一,呈块状产出,质量稳定。
矿体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以山体形成的地貌形态产出,其中A区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条状,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长1450m,宽600m。B区靠近码头,近圆形,直径80m。
矿区矿体层稳定,未受构造影响,未见非矿夹层及构造破碎带。覆盖层经剥离后均可作为矿体开采。 2.3覆盖层和风化带的分布特征
矿区覆盖层主要为上更新统残坡积层。全区均有分布,根据矿区钻孔揭露情况显示,残坡积层厚度介于0.50m~3.40m之间,平均厚度1.52m,矿区风化带垂直厚度介于3.3m~12.8m,平均厚度9.08m(详见下表5)。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舟山市普陀区东白莲地质报告(3.6.26页)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