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 联系 HCl 都是化合物 NaOH Na 2SO4 16、充分反应与恰好完全反应
区别:充分反应指反应物尽可能的参与反应,只少有一种物质已完全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不仅指所有反应物尽可能的参与反应,且反应物被完全反应,已全部生成生成物。
三、生物类
1、群落、种群与生态系统 2、食物链与食物网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6、遗传与变异
7、遗传病与传染病 8、基因、DNA与染色体 9、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 10、肿瘤与癌症 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2、动脉血与静脉血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4、抗原与抗体
15、细菌与病毒 16、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 17、自养与异养 18、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1、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对种群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两点:(1)种群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们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2)同种生物个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和功能,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群落: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对群落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三点:(1)群落不是各种种群的简单相加,它们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2)群落中各种群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关系;(3)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不同的时期,群落的各种特征是不同的。
生态系统: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2、食物链与食物网
通过食物关系把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彼此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吸入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 化学能→其它形式的能 意义 是地球上各种有机物和氧气的主呼吸作用将贮存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要来源。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不能进行释放、转移和利用 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4、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物质转变 环境物质→自身物质 自身物质→环境物质 能量转变 贮藏能量 释放能量 举例 光合作用、消化、吸收 呼吸作用、排泄 关系: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二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这二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人体新旧物质交替的过程。
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形成 性反射 性反射 反射弧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变为条件刺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所受刺激 激 的直接刺激 神经联系 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 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适应的范围广,可适应多变的环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适应能力 境 境 6、遗传与变异 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的现象。
变异:同种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现象。
7、遗传病和传染病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传染病: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特点:(1)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染给健康人,所以传染病具有传染性。(2)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所以传染病具有流行性。(3)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厚,带有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所以传染病具有免疫性。
8、基因、DNA与染色体
基因: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DNA:一种大分子物质,双螺旋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大分子遗传物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9、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如果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将它们全部吞噬,病原体就有可能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免疫反应,构筑人体对付传染病的第三道防线,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有多种结构和方法能防止微生物的侵入,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两类:(1)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内。(2)抵抗已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10、肿瘤与癌症
肿瘤: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细胞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
癌症: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叫做癌。由于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都是癌,因此人们将恶性肿瘤细胞叫做癌细胞。
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 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 12、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量高呈鲜红色的血。 静脉血:含氧量较低呈暗红色的血。 1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14、抗原与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15、细菌与病毒
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16、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 17、自养与异养
自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
异养:人和动物通过摄取现存食物来获得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异养。 18、人工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工免疫: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
疫。人工自动免疫通过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获得免疫作用速度慢维持时间长;人工被动免疫是将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内而获得的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快,维持时间短。
计划免疫:根据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和易感人群状况的分析,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她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计划免疫。
四、地学类
1、天气与气候 2、星图方位与地图方位 3、月相与月食 4、日食与月食 5、农历与公历 6、星座与恒星
7、山地、丘陵与高原 8、大(小)熊座和北斗七星、北极星 9、东西半球与经纬线 10、农历与月相
11、卫星、行星与恒星 12、砂土、壤土与黏土
2、日食与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体现日、地、月关系的比较常见天文现象。 (1) 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3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
直线时,月球不发光也不透光,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地、月的位置即“日—月—地”。
(2) 月食: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月球又位
于日、地的一恻,即日、地、月相望时,月球可能进入地球的本影区。这时,一轮满月被地球的阴影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日、地、月的位置即“日—地—月”。 两者的区别: 日食 月食 原理 太阳射到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 太阳射到月球的光被地球挡住 日地月相互位置 日—月—地 日—地—月 发生的时间 农历初一 满月十五、十六 开始的部位 由西向东食 由东向西食 持续的时间 短,一般为几分钟 较长,为几小时 类型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全食、月偏食 3、恒星与星座 (1) 恒星是指宇宙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因为恒星与地
球,以及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都非常遥远,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故称恒星。实际上,恒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2) 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把星星组成的图案,划分成许多区域,叫做“星座”。
国际上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星座实际上是由一些确定的星所组成并已命名的集团,每个星座在天空中都有本身固有的位置。
6、阳历与阴历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制定出来的,通常以365天为一年。同时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以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制订的。以月球绕地球周的时间(29.53059天)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月为一年,农历月的表示方法属于阴历。 7、星图方位与地图方位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月相与月食
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食是当月球走至地球背向太阳一面,如果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也就是月球走进地球本影里才发生月食。 11、月相与月食
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
月食:当月球走至地球背向太阳一面,如果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也就是月球走进地球本影里才发生月食。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12、农历与月相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周期性更迭,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月为十五或十六。 13、卫星、行星与恒星
恒星是可以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则不能[nS 彗星是一种小天体,有自己的轨道,当离太阳较近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他的“尾巴”,像扫帚一般,故而得名。
卫星,一般指围绕行星运行的更小一级的天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科学中相关概念的辨析(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