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主要表现为赫鲁晓夫 A.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突破这一模式 B.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带有盲目性 C.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了人民思想上的混乱 D.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未能从根本上纠正 B.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严重失误 C.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D.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答案 >>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枪决”代表斯大林认为火车停止前进的责任在于司机 B.“平反”表明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模式
C.“拉上窗帘派人摇动”代表其改革给国人带来经济发展的假象 D.“大喊”说明其对苏联改革的无奈
有人认为,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盟作为平衡的力量,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这主要说明了 A
欧盟对保持西欧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
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
一体化进程 C
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
产生了深刻影响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26 页 共 90页
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冷战”开始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苏联解体 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下表是苏联某一时期内经济的增长率(%)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国民收入 7.8 5.7 4.3 3.6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3.5 农业总产值 3.9 2.5 1.7 1.0 人均实际收入 5.9 4.4 3.4 2.1 影响上述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化运动 B.美苏争霸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答案:B
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几乎每十年每个国家每个领域都有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示例: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苏俄)是“走向强国的时代”;30年代的美国是“战胜危机的时代”;40年代的世界是“战争的时代”;50年代的中国是“成绩大于失误的时候”;60年代的世界格局是“争霸的时代”。
右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27 页 共 90页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右面这幅画作于1996年,艺术地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以下各项中,最能反映这一看法的是( )C
A.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 B.世界经济和谐发展
C.经济全球化存在着风险 D.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28 页 共 90页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凡华体系到雅尔塔体系
历史学习要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清历史脉络,发现历史规律
18、据报道:2011年,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
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
的罚款。结合所学分析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严厉判罚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强制推行欧元的垄断地位
排序题
用每一时期 的典型 事例或语言排序
某事件的原因组合选择
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B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联邦德意大利 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A
史 实 结 论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29 页 共 90页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④苏联解体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012·山东泰安)59.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框架,促进各国在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主题下,仍然有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因素有p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都未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 C、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批判斯大林
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这一政策“新”的理解是 ( )
A、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开始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C、开始利用国家干预经济 D、开始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A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③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30 页 共 9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安爱知中学2014届第五次月考 (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