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安爱知中学2014届第五次月考 (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结合国情探索工业化道路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形式”和“经济组织”上有何创新?

答案 << 纠错[永久链接]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其他

(1)劳动力资源,国内市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答“海外掠夺获得资本”不给分。)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对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斯大林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3)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组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

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

(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三年国内战争 D.八一九事件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恰当的是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6 页 共 90页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 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 C.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趋势

D. 区域化推动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把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后来罗斯福新政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情境说明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A为治理纳西河流域,符合题

意。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7 页 共 90页

(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其表现有

①混合经济的出现 ②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加强 ③出现经营者革命 ④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故①正确;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福利国家,故②正确。在企业经营方面,出现出现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故③④正确。因此选A。

(2013·烟台模拟)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税前和税后工资差距明显缩小,反映的是通过国家税收政策可以起到缩小贫富悬殊的现象。故选C。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8 页 共 90页

(2013·武汉模拟)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①经济持续增长

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④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D.①②③④

③物价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答案】A

【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故①②正确;③④与史实不符。故选A。

(2013·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有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9 页 共 90页

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五十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学知识,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

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第(1)小问材料显示社会福利制度经过三个时期:工业革命、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战后;结合这些时期相关政策来说明。第(2)小问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材料,从高福利制度弊端来分析概括。第三问从制度建设,吸取西欧教训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多种因素: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资产阶级统治;

②三十年代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加大了社会福

利;

③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贫困人群扩大; ④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流行。

重大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两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

积极作用。

2014届第五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 第 10 页 共 9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安爱知中学2014届第五次月考 (1)(2)在线全文阅读。

西安爱知中学2014届第五次月考 (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3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