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五、作业
1、抄写课中划记的词语。 2、做一课一练。
语文乐园一
学情分析:
语文乐园一设计非常有趣,学生应该比较有兴趣,如趣改《清明》诗能激起学生探究
语言文字的兴趣,而金钥匙和自主阅读对于学上来说有些难度,这里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段落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 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雨纷纷
地点: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4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4 .刷子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
(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独立自学。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
(2)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