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古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其他(补注体、音义体)

4、“笺”作为一种注释有何特点?汉代对《诗经》的注释有“毛传”和“郑笺”,二者是何关系?

答:笺,《说文》:“笺,表识书也。”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郑玄“笺”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5、“章句”这种注释有何特点?汉代章句类注释主要有哪些?

答: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它以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其主要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

逐词解释外,还要著重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汉代章句注释主要有毛亨《毛诗诂训传》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记注》《礼记注》 何休《春秋公羊解沽》 赵岐《孟子章句》 王逸《楚辞章句》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6、义疏类注释有何特点?这种注释出现于什么朝代?

答:特点是不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也进行注释六朝所作的义疏很多;它出现在魏晋南北朝。 5、 古注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 (一)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1. 解字词:(1)注音 (2)释义 (3)破读 (4)文字校勘 2. 释文句:(1)串讲句意 (2)指出言外之意 (3)指出比喻意义 (4)归纳章指 (5)分析句读 (6)讲解语法(二)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1. 诠释成语典故 2. 考证名物制度

二、填空:

1、《十三经注疏》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 毛亨 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 《毛诗笺》 ,唐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 ,唐孔颖达的 《五经正义》 。

2、司马迁的《史记》,在唐朝的注解有 司马贞 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 。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 李善 注和 五臣 注。五臣指的是 吕向 、 吕延济 、 刘良 、 张铣 和 李周翰 。

4、用来辨析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古注术语除了“曰”和“为”之外,还有 “谓之” 。

16

5、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衍文”用来指明 抄写、刊刻古书误增的文字现象 ;“脱文” 用来指明 古籍中脱落文字的现象 。

三、指出下列古注中所用的训诂术语,并分析其作用或意义。

1、《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经典释文》:“不分,包(咸)云如字。郑(玄)扶问反,分犹理。”

如字 按照本义的音来读的字就叫如字。这是相对于破读音而言的。所谓“破读”,就是改变读音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方法。其本来的读音就叫如字,

2、《史记·管晏列传》:“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司马贞《索隐》:“信,读曰申,古《周礼》皆然也。申于知己谓以彼知我而我志获申。” 读曰,用来说明假借字关系

3、《楚辞·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王逸注:“举手曰麾。小曰蛟,大曰龙。或言以手教曰麾。”又“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王逸注:“岌岌,高貌。陆离,众貌也。言己怀德不用,复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其威仪,整其服饰,以异于众也。”洪兴祖补注:“陆离,美好貌。”

曰, 用来解释词义;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某种性质或某种形态的形容词。

4、《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郑玄注:“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又:“不兴其艺,不能乐学。”郑立注:“兴之言喜也。” 谓之,用来解释词义。

5、《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郭庆藩集释:“?而?字当读为能,能、而古声近通用也。” 读为,用来说明假借字关系。

6、《论语·雍也》:“原思之为宰,舆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何晏集解:“郑(玄)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为,用来解释词义。

7、《礼记·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郑玄注:“栽读如?文王初载?之载,栽犹殖也。培,益也。今时人名草木之殖曰栽。” 读如,主要用来注音。

8、《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且,辞也。”

甲,乙也。这是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解释词义的,“也”是语气词,这种形式比较常见,多用以解释同义词。

9、《韩非子·说林上》:“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与。’”王先慎注:“请当为索,上下文

17

并作索,《策》亦作索。”

当为,改错字

10、《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经典释文·毛诗音义》:“青,或作菁。”

或作,由于抄写,刊印古书时造成了不同的版本在文字上的差异,即甲版本与乙版本或丙版本虽然内容完全相同,但有文字上的出入,古人便在训释内容里用“或作”加以说明。有时也用“本作”、“一本作”、“本又作”、“或为”等说法,指出该字在不同版本中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指出“异文”。

11、《荀子·天论》:“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幽险而尽亡矣。”杨倞注:“幽险,谓隐匿其情而凶虐难测也。”王先谦集解:“?尽?字无义,衍文也。《强国篇》四语与此同,无?尽?字。”

衍文,古人用这组术语来指明漏掉或误增文字的现象。

12、《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越石父对曰:?……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张纯一校注:“旧脱?仆?字,语意不定。?…又脱?我?字。此句“臣仆?,正承上文?为人臣仆?言。”

脱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造成的文字脱漏现象。

四、将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虯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湣其志焉。(王逸《离骚经序》)

译文:离骚这篇文章,根据诗歌内容来起兴,引用相似的事物来做比喻。因此善于用鸟、香草来作为忠贞的象征;恶禽臭物来比喻谗臣和奸佞小人;灵修美人来喻国君;宓妃佚女,来譬贤臣;虯龙鸾凤,来当为君子;飘风云霓,来喻小人。他的词温柔雅致,他的义义皎洁而明朗。百千君子,无不钦慕他的清高,大加赞赏其文采,感叹他的怀才不遇,悲痛他的志向没有完成。

2、“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18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译文:“在所有土地和百姓都贵纣王的时候,周文王凭借在西部边境的方圆百里的基业而兴盛起来并最终夺取天下,实在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啊!”“齐国流传这样一句俗话:‘聪明智慧不如机遇形势,农具不如风调雨顺。’现在是称王的有利时机:夏、商、周三代最兴盛的时候,土地也没超过方圆千里,而齐国现已面积广大;真是鸡犬相闻,直到四方边境仍不断绝,说明齐国人口繁密。不用新开垦土地,不需再增添人口,只要能行仁政,就能称王于天下,没有谁能阻挡。况且,天下从未有这么长时间没有贤明的君主了;老百姓也从未这么严重受国君的虐待。饥不择食、渴不择饮。孔子说:‘贤德名称的传播,比驿站里传递政令的速度还快。’当今之世,要是哪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的高兴劲,就像是倒吊着被救下来一样。所以只要付出前辈人一半的努力,就会取得比从前多一倍的效果,称王于天下现在正是时候。”

练习(十六)

一、填空

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_曹丕_。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_奏议_、书论_、铭诔__、_诗赋_。

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_刘勰_的《_文心雕龙__》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

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_昭明文选__》,它将文体分为_37_类。

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_吴讷_的《_文章辨体__》和_徐师曾_的《_文体明辨__》产生,尤其是清代_姚鼐_的《_古文词类卷__》曾盛行一时,它将文体分为_论辩_、_序跋_、_奏议_、_书说_、_赠序_、_诏令_、_传状_、_碑志_、_杂记_、_笺铭_、_颂赞_、_辞赋_、_哀祭_十三类。

5.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_散文_、_韵文_和_骈文_。散文包括_论说文_、_传状文_、_杂记文_和_应用文_。骈文讲究_骈偶_和_四六_,讲究_平仄_,讲究_用典_。

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_论_;批驳别人论点的叫_辨_。古代论辩文,

19

常在文章前面使用 论 、 原 、 辨 、 说 、 议 、 解 、 驳 、 难 、 释 、 考 。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书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章_、_奏_、_表_、_议_。此外还有_疏_、_劄子_和_封事_,是奏议的附类。

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 序,放在书后的叫 跋,又叫_后序。赠序是由古代_赠言_演变来的,到_唐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短小精悍_。

9.传状类的传是指_传记_,状是指_行状_,又称_行述_、_行略_、_事略_、_引述_;杂记类是指除_传状_、_碑志文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_叙事_为主,兼有_议论_和_抒情_。

10.辞赋是一种_韵文_体裁。辞指_刘向_及模仿_屈原、宋玉等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楚辞_》。赋可分为四种,即_骚赋_、_古赋_、_骈赋_、_文赋_。骈文又称_四六_、辞赋_,是在_散文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魏晋_,盛行于_南北朝_,至唐更趋于严整。

二、将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世说新语·惑溺》)

译文: 王安丰的妻子常常对安丰作出过分亲昵的动作。安丰说:“做妻子的这样亲昵丈夫,于礼节上讲,有失敬重。以后不要这样子吧!”妻子说:“我是喜欢你、心爱你,才这样亲昵你的啊!我不这样亲昵你,谁该这样亲昵你呢!”王安丰没有办法,只好随妻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2、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妻子制止他说:“只是跟孩子的戏言吗。”曾子说:“孩子不能对他戏言啊。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吃)。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4)在线全文阅读。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0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