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学期做以下练习(十)至练习(十八)的内容:
练习(十)
一、简述题。
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四种即可得满分) 答: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2)、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3)、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4)、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如: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①句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句中“小”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带宾语“鲁”,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二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名词用作动词,王,霸:称王,称霸。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
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词用作状语,客,当客人对待。
?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 形容词用作动词,简,怠慢。
?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名词用作动词,度,合法度。
?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名词用作状语,见项王的状态是从百骑。 ?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形容词的使动,远,使……远。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动词的使动用法,来,使……来(归附)。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先,以……为先。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形容词用作动词,老,赡养;幼,抚育。 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削弱。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名词的使动用法,君,臣:使君……,使臣……
三、查阅《说文解字》,指出下列汉字的结构属于传统六书中的哪一种。
示例: 车:《说文解字》:“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 行: <<说文解字》:“行,道路。”象形。 及:《说文解字》:“逮也。”会意。
解: 《说文解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会意。 责:《说文解字》:“ 责,求也。”形声。
亦: 《说文解字》:“亦,人之臂亦也。”指事。
虎: 《说文解字》:“ 虎,山兽之君。”象形。
2
闻: 《说文解字》:“闻,知声也。”形声。 诗: 《说文解字》:“ 诗,志也。”形声。 益: 《说文解字》:“ 益,饶也。”会意。 发: 《说文解字》:“ 發,射也。”形声。 适:《说文解字》:“ 適,之也。”形声。 而: 《说文解字》:“ 而,颊毛也。”象形。 且:《说文解字》:“薦也。”象形.
也: 《说文解字》:“羹魁柄。”象形。 四、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
译文: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 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2、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献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韩非子》)
译文:子产作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都避开火焰。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去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是你的样子可怕,不要变成淹死人的柔弱的样子。”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崔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安一夜才战胜他们。
3
练习(十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介词宾语前置
之:臣未“闻之”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莫能御之也。 3、何由知吾可也?
疑问句宾语前置 ,“由何”知吾也。 4、王见之,曰:“牛何之?” 宾语前置,牛“之何”。
5、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疑问句宾语前置,牛羊“择何”焉。
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谓 是动词
夫子 是宾语正常语序谓夫子 夫子之谓 就是把 夫子(宾语)提前, 之 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何”异。 8、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
1、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老?字,第一个?幼?字属于词类活用
老:名词作动词,赡养,抚育。幼:名词作动词 ,抚养,教育。 3、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示范”或“给……作榜样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
权:名词作动词,用秤称
度:名词作动词,用尺量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危,使动用法,使….危险
6、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 7、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动词的使动用法
8、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名词作动词,捕捉。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名作动,种植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10、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仲尼之徒,无道( 谈论 )桓文之事者,是以( 所以 )后世无传焉。 2、保( 安 )民而王,莫(代词,没有人)之能御也。 3、吾不忍其觳觫( 惊惧哆嗦的样子 ),若无罪而就( 走向 )死地。
4、对曰:“然则( 那么 )废衅钟与?曰:…….“不识( 知道 )有诸(之乎的合音字)?
5、百姓皆以( 以为 )王为爱(吝惜 )也,臣固知王之( 助词,的 )不忍也。 6、彼恶( 哪能 )知之?王若隐( 可怜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揣测 )之。”夫子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谓也。 8、明(眼力)足以察秋毫( 毫毛 )之末,而不见舆薪。 9、然则( 所以 )一羽之不举,为( 因为 )不用力焉。
10、舆薪( 整车的柴草 )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被 )保,为不用恩焉。
11、挟( 放在胳肢窝下 )太山以超( 越过 )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的确)不能也。
12、“刑( 同型,为。。。示范 )于寡妻,……以御( 治理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