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本课主要内容: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农业传播 第三章 农业传播模式
第四章 农业传播的传播者与受众 第五章 农业传播的媒介 第六章 农业传播的内容 第七章 农业传播的效果 附录:农业传播技术简介 本课参考书目
1.《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生动流畅);
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通俗易懂);
3.《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丰富翔实)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成熟完备)
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理论源头);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2000(经典教材);
1
7《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学科历史); 8《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资料汇总);
9.《农业传播学》赵晓春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本课专述)。
本课复习思考题 1.阐释农业传播的本质; 2.试述农业传播的基本原则;
3.说明拉斯维尔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说明3种传播机制的各自优劣,并阐释我国农业传播体制改革如何借鉴各自之所长;
5.如何运用关于传播的3种控制手段,实现农业传播的的目的;
6.试述我国传播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内容; 7.试述农业传播受众及其群体构成; 8.阐释农业传播中的媒介类型; 9.说明农业传播的类型;
10.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农业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章 序言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具体作用
2
第四节
第一节 农业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传播与农业传播 1.传播的涵义(几种观点) (1)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a. A.戈德(1959):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共享说”;
b.D.伯洛(1960):所有传播行为都旨在从特定人物或一群人中引出特定的反应。——“反应说”;
c.贝雷尔森、塞纳(1964):传播就是运用符号,如词语、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传递说“;
d.G.格伯纳(1967):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互动说“;
e.霍夫兰:传播就是某个人(即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以语言形式)以影响另一些人(即接受者)的行为的过程。——“影响说”;
f.皮尔士:传播就是观念、意义或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过程说”;
g.库利:传播就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包括表情、态度、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效果;——“机制说”;
3
h.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指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内容。——“表达说”。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a.郭庆光: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b.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 化的活动;
c.胡正荣:传播是信息流动的过程,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信息(传 播的材料),二是流动;
d.张国良:传播就是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传播(广义):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传输过程,即指生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并通过处理再行输出的过程。也可将传播看成是从所有社会文化现象到物质财富的流通过程。这个层次的传播概念可以用来解释人文领域、社会领域以及自然领域中的许多现象。
广义传播具有如下5个特点: a.强调通过传播实现共享的目的;
b.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如劝服他人就是施加影响的过程);
c.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沃伦·韦弗);
d.强调传播是社会层面信息系统的运行;
4
e.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主从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
传播(狭义):a.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b.是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信息的过程;c.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点传达给大众的过程;d.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3.传播的构成要素 a.发送者——传播者; b.传递渠道——传播媒介;
c.传播内容——传播的具体讯息及其特定的表达符号; d.接受者——受传者或受者;
e.传播效应——通过传播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相应的社会经济效果。
4.传播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数字传播阶段
3点说明:
a.史前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音符和身体姿态;
b.传播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是信息传播的基本技术手段(传 播工具);
c.新的传播手段出现之后并不会淘汰传统的传播手段,甚至传统手段还会与新的传播手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研究生讲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