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智通标书制作系统V4.0

的交通途径,临时道路全线贯通,直到作业区。 ③布置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 2、场外组织与管理的准备

本工程所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按照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要求,在主管部门的参与下组织有关设计、科研等单位共同进行科研工作,明确各方相互承担的试验项目、工作步骤、时间安排、经费来源和职责分工。对于科研项目必须经过技术检定后,方可用于施工。

3、施工队伍的准备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进度的要求,确定各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3)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等作全面考虑,应认真认实,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 施工顺序安排

对工程整体施工顺序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土建工作遵守“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合理的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安全施工的保证。因此,对施工顺序安排基本要求是: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能够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段的划分主要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应保证主要工种有足够的工作面和机械能充分发挥台班能力:○流水段的多少和大小,

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和机械能力的发挥,对总工期也有很大影响。流水段过多,会拖长总工期,施工流水段过少,又会引起劳动力、模板和机械过分集中,工序穿插过紧,造成施工混乱。

2各工序之间进行搭接施工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避免出现大量窝工的现象,以

保证工程的工期能顺利实现。 5、施工调度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时达到目标,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迅

11

智通标书制作系统V4.0

速而准确的传达项目部决策,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及时反馈上级职能部门、业主意见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领导层作出明确决策,并及时贯彻落实下去,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调度体系运转情况如下:

(1)组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各施工队负责人和各专业管理人员都是这一体系的一个成员。

(2)定期按时召开有业主、上级职能监督部门、设计单位的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每周五召开工程项目内部会议,对班组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对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4)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由监理主持的周底例会,总结一周内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执行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以达到更好地控制本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文明施工。

(5)协调好各专业工长的工作。组织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衔接,合理穿插流水作业,保证合同工期。

(6)监督检查施工计划和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使人力、物力、财力定期比例投入本工程,并使其保持最佳调节状态,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7)加强和当地气象站的联系,做好天气预报工作,避免因气候变化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第 五 节工程特点

1、工期紧任务重

该工程招标要求工期为 180 日历天,工期紧、任务重,如何通过人、财、物的投入和有力的保证措施,进行科学的策划、组织、管理、高效的协作和实施。有效的控制,严密的计划管理,使工程按照业主要求完成是本工程十分重要的内容。 2、 文明施工要求高

工程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现场周边安全,以及组织交通运输和材料设备进出场,都应遵守当地政府和业主管理的统一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将成为本工程重点管理和控制的内容。

12

智通标书制作系统V4.0

第 三 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 一 节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经理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项目部按公司CI 企业标准统一搭建简易活动用房,施工场地由项目部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具体原则如下: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CI 标准,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布置施工现场。 1.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2. 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3. 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4. 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5. 按“双标化”要求布置现场,围墙高度>2.4m,内外刷白。大门一侧布置工程概况及五牌二图及有关的安全标识和宣传画。

第 二 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项目部总部设在丙妹镇,考虑到本工程的机动性能,根据施工时段在每个乡、镇设置临时分项目部。总项目部现场只考虑办公必须有的办公室及职工生活区等临时设施。其他加工制作车间、材料堆场及搅拌场均按场外布置考虑,

详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 三 节施工临时用水、电布置

(一)电力线路

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 系统(三相五线制),根据施工机具设备容量计算, 总用电量300kVA,从建设单位指定电源引入现场临时配电房中。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设计的规定,须由电气工程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设计。 1.本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系统采用380/220V 三相五线制(TN-S 系统),以保证安全用电。 2.施工电源由建设单位提供,直接引入施工临时发配电房。

13

智通标书制作系统V4.0

3.在临时发配电房处设一组接地电阻小于4Ω的发电机保护接地装置, 专用接零保护线和发电机、配电柜外壳接地应与发电机保护接地连接在一起。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要接地,接地电阻≤10Ω。

配电房低压配电柜分3个回路(P1~P3)控制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 P1 回路供土建工程用电。导线采用铝芯橡皮线BLX-3×70+2×35mm2。

P2 回路供机电设备及管道安装用电。导线采用铝芯橡皮线BLX-3×95+2×50mm2,架设在电线杆上到位。楼层施工用电从管道井内向上垂直敷设,每层设一个分配电箱。 P3 回路供施工现场照明和办公、食堂等临时设施照明。 导线采用铝芯橡线BLX-3×16+2×10mm2 沿墙明设,过大门时,穿钢管保护。 详细布置待建设单位提供接入点后再做现场布置调整。 (二)临时用水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地理特性及机动性能,施工现场临时用水根据需要就近取水。

第 四 节施工场地临时排水

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的特点,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以防施工现场积水。排水采用排水沟加浆水井沉淀,后将沉淀水引入城市排水管网,局部沉淀池无法排出时则用水泵抽排。

第 五 节施工辅助及工地实验室

一、分项目部含办工区、生活区、施工辅助及工地仪器室等共计建筑面积300m。根据工程需要就近布置,见下表。 分项目部临时用地表

建筑面积名称 办公区 生活区 施工辅助 工地仪器室 二、工地仓库

(m) 80 150 50 20 22

备注 14

智通标书制作系统V4.0

各类仓库主要包括水泥贮存库、钢筋、模板、设备库、油料库、劳保、五金等,总计建筑面积 300m。主要布置在分项目区靠近村庄附近,详见下表。 工地仓库临时用地表 名称 管件及设备物资库 生活、劳保库 水泥仓库 木作加工车间 钢筋加工车间 其他 合计 三、 生活及办公设施

项目总部作为各分项目部的总指挥所以及与外部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处理事务的地方,建筑面积 600m,详见下表。 生活及办公设施临时用地表 名称 办公室 仪器及实验室 职工宿舍 食堂 卫生间 合计 四、 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

结合本工程的分布特点,本工程混凝土和砂浆生产采用 4 台移动式拌和机现场拌制,拌和点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要求能顺利通行于临时生产便道、乡村公路,以便成品砼能及时顺利运抵待用点。

建筑面积(m) 200 30 300 50 20 600 222

建筑面积(m) 80 30 30 50 50 60 300 2备注 备注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10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