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课时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标】
1、掌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判断和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
2、学会从实际出发,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方程进行表示。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会用方程进行描述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知识:
的等式叫方程; 叫方程的解; 的过程,叫解方程。
2、列出下列代数式
(1)一本笔记本1.2元,x本需要_______元。(2)一支铅笔a元,一支钢笔b元,小强买2支铅笔和3支钢笔一共需要____________元。(3)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长3,则该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4)x辆44座的汽车加上2辆32座的汽车最多可以乘坐________人。
3、回顾小学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
【自学互助】
1、某校七年级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
分析:设需租用客车 辆,共可乘坐 人,
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328人.可得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
2、在 2.课外活动中,数学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
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设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 ,而 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 岁, 老师的年龄是(45+x)岁,可得
. 3、如何求方程②的解.
第 1页 编制人:李晓斌 审核人:张体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
113?x?(45?x)
3②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②的解,即只要将x=1,2,3,
4,5, …代入方程②的左右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
这样得到 x = 是方程的解.
例1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2x-3=5x-15的解: (1)x=6 (2) x=4
解: (1)把x=6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得左边=2×6-3=9,
右边=5×6-15=15 ∵ 左边≠右边 ∴ x=6不是方程2x-3=5x-15的解
(2)把x=4分别代入 , 得左边= ,
右边= , ∵ , ∴ 【展示互导】 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质疑互究】 1、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 要将第一组人数调整为第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去?(只列方程)
2、检验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5x?1?3??x?1 ??,3? 8?2?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 【检测互评】
1、数值-1,-2,0,1,2中,方程3x+3=x+1的解是 .
2、3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设最大的奇数为y,则可列方程为 . 3、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
(1)某数的3倍比它的2倍小1,设某数为x,则可列出方程 . 1
(2)x与3的差的2倍等于x的 : .
3
(3)某仓库存放面粉x千克,运出25%后,还剩余300千克: 4、当x=2时,代数式ax-2的值是4,那么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为 . 5、甲班有32人,乙班有28人,如果要使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2倍,那么需要从乙班调多少人到甲班?若设从乙班抽调x人到甲班,则可列方程为 . 6、任写一个以x=2为解的方程,可以是 . 【总结提升】
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
第 2页 编制人:李晓斌 审核人:张体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1方程的简单变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条)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 将简单的方程变形,求出未知数的值。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与应用方程的两种变形。特别是变形一叫移项,移项要变号。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进而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 【学法指导】
1、 叫代数式, 叫等式。 2、在(1)x+y(2) 3a-2b; (3)3; (4) –a+ 1 (5) - a; (6)2+3=5; (7) 3×4=12; (8)9x+10 =19 (9)a+b=b+a; 是代数式; 是等式。 【自学互助】
自学教材第4页到第6页。
1、实验1.如果将天平看成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可见天平仍然平衡,由此可得:等式基本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 ,所得结果仍然是 。用符号表示为:若a=b则 。
2、实验2.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通过类比,相信你会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 (除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 。用符号表示为:若a=b则 。
3、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练习。
4、由练习第二题,请得出:方程变形规则(1) 。(2) 5、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 ,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 ,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1)“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 后 。(2)方程最后都化成了x=a的形式才算解完了。
第 3页 编制人:李晓斌 审核人:张体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
31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23
思考:方程最后要化成x=a的形式才算解完了。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
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请你试一试,得出以上两个方程的解:
【展示互导】
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
1、今天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到 ,并且学会了利用______________来解 ;2、解方程时,一般要求先把未知项(含未知数的项叫未知项)集中到等号左边,已知项集中到等号右边,再化简(合并同类项)成为“ ”型的标准形式,如果此时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就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注意除数不为零)。3、为了验证我们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常常把求得的结果代入 ,进行检验。 【质疑互究】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 (1)6x=2+5x; (2)3x?x
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 【检测互评】
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3x?2x则3=2 B.3a?2?5?2b则3a?2?3?2b
mn
?2x2?1x2?12、若mx?my,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依据性质2变形的是 。
C.1x??2则x??1 D.m?n则①mx?1?my?1;②x?y;③?mx??my;④
mxmy;⑤2?mx?2?my ?333、3x?1?5两边同时 ,再同时 得x?2
4、 解下列方程
(1)x?12?3 (2)?3(x?1)?6 (4)?21x?1?x?2 33
【总结提升】
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
第 4页 编制人:李晓斌 审核人:张体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1方程的简单变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多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解简单的方程,培养自己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难点:有思维顺序地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 【学法指导】
1、等式性质(1) , (2) 。 2、方程的变性规则(1) , (2) 。 3、解方程时,一般要求先把未知项(含未知数的项叫未知项)集中到等号左边,已知项集中到等号右边,这一步叫 ,移项时要先 后 。方程最后要化成 的形式才算解完了。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 ”。 4、下列变形中,哪些是正确的移项: ⑴ x-2=3;
5、解下列方程:(先说出你的思路)
(1)5x-2=8 ;
(2)7x=6x-4
【自学互助】
自学教材第7页到第8页,并模仿完成下列解方程的步骤:
(1) 2x+6=1 (2) 3x=2x+7 解: 移项,得 2x = 1 -6 解:移项,得 3x-2x=7 合并同类项,得 2x =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除以 ,得 x = -2.5 即时练习:解下列方程(限4分钟完成)
第 5页 编制人:李晓斌 审核人:张体健
⑵ x-2=3; ⑶ x=2x+2; 解:移项得x-2x=2
⑷ x=2x+2
解:移项得x=3-2 解:移项得x=3+2 解:移项得x+2x=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期第六章“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数学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