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 A.南宋 C.元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 A.唐高祖 C.唐太宗
B.唐高宗 D.唐玄宗 B.北宋 D.明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 C.黄宗羲
B.王夫之 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 A.完颜雍 C.朱元璋
B.朱棣 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 A.惟齐非齐 C.明刑弼教
B.哀矜忽喜 D.杀无赦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 ) A.左宗棠 C.曾国藩
B.张之洞 D.曾国荃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 A.大一统 C.天下一家
B.严刑重法 D.一秉于礼
21.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C.梁启超
B.魏源 D.张之洞
22.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 ) A.去“九界” C.讲文明
23.“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 ) A.李鸿章、张之洞
B.轻刑 D.用严刑
B.张之洞、袁世凯
31
C.康有为、黄遵宪 D.康有为、梁启超
24.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C.京师法律学堂
B.京师大学堂 D.京师法政学堂
25.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 ) A.因势变法 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
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D.广收人才
26.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 ) A.“体”完全相同 C.“体”部分不同
B.“用”完全相同 D.“体”、“用”皆同
27.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 A.“徒法不足以自行”
C.“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28.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明分使群 C.暴君放伐
B.兼相爱,交相利 D.有治人,无治法
29.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 ) A.沈家本 C.孙中山
B.梁启超 D.章太炎
30.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 ) A.满族人 C.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D.清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 A.老子 C.庄子 E.贾谊
3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 A.周公 C.孔子
B.鲍敬言 D.王弼
B.管仲 D.孟子
32
E.荀子
3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 A.无法
C.任法和任人背离 E.井田被废
3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曾国藩 C.章太炎 E.沈家本
3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E.强调“主权在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道法自然” 37.定分止争 38.原心论罪
39.“国家以法制为先” 40.《新学伪经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
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 43.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
45.清末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曾引发一场激烈的论争,试述其中各派之观点,并加以评
论。
B.主张“直接民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 B.谭嗣同 D.张之洞 B.郡县不行 D.执法宽严不当
全国2008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德终始”说源自哪个先秦思想流派?( ) A.名家 B.阴阳家C.风水家 D.道家
2.提出“势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是( ) A.慎到 B.申不害C.管子 D.韩非
3.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申不害C.慎到 D.庄子
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 )
A.君权神授 B.君主专制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 )
A.贤明君主制 B.寡头政治C.君主立宪制 D.哲学王
6.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家是( ) A.韩非 B.商鞅C.慎到 D.申不害
7.孔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 A.绝圣弃智 B.无讼C.斗讼 D.健讼
8.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 A.自然法 B.教会法C.成文法 D.习惯法
9.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 A.道家 B.墨家C.儒家 D.法家
10.秦汉时期,下诏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C.汉惠帝 D.汉武帝 11.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12.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 ) A.刘颂 B.嵇康C.王弼 D.鲍敬言
13.唐代柳宗元所著,反对复仇的作品是( ) A.《复仇议》 B.《复仇论》C.《驳复仇议》 D.《驳复仇说》 14.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并最终完成的学说是( ) A.儒学 B.道学C.佛学 D.诸子学
15.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 ) A.耶律大石 B.成吉思汗C.耶律楚材 D.耶律阿保机 16.《淮南子》一书的政治法律思想基调是( )
A.以德服人 B.轻罪重罚C.天下一统 D.无为而治
17.宋明时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范仲淹C.朱熹 D.张居正
18.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C.《读通鉴论》 D.《黄书》 19.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力主变法的近代改革派思想家是(A.张之洞 B.魏源C.康有为 D.龚自珍 20.“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出自( ) A.龚自珍 B.林则徐C.曾国藩 D.魏源
34
) 21.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大明法度” B.“三不足”C.“太平之世不立刑” D.“君臣共理天下” 22.在康有为看来,《公羊春秋》的核心是( ) A.三世说 B.伪经说C.改制说 D.创教说
23.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4.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C.李秀成 D.冯云山
25.下列属于洋务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 A.魏源 B.张之万C.章太炎 D.李鸿章 26.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五权分立C.权能分立 D.君主专制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法理派的代表是( ) A.张之洞 B.劳乃宣C.沈家本 D.章炳麟 28.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 ) A.平恕为审断之本 B.变法图强C.会通中外 D.比附援引 29.下列属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众主义C.民生主义 D.五权宪法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实质在于( )
A.反对设立议院 B.实行间接民权C.实行直接民权 D.反对民主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C.亲亲` D.刑不上大夫E.尊尊 32.春秋时期,对子产的革新措施持批评态度的有( ) A.周公 B.管仲C.申不害 D.叔向E.邓析 33.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 A.荀子 B.孟子C.韩非 D.朱熹E.商鞅 34.《大清新刑律草案》公布后,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张之洞 B.伍廷芳C.沈家本 D.杨度E.劳乃宣
35.下列属于章太炎“抑强辅微”刑法主张的有( )
A.轻盗贼之罪 B.发展工商业C.轻谋反之罪 D.均配土地E.宽平省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37术治论 38《大学衍义补》 39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40礼教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42.简述曹魏时期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43.简述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先秦法家对于法律的制定、施行都有独到的见解,试述其要点,并加以评论。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2013真题(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