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以德配天”理论的思想家是( ) A.周公 B.管仲 C.邓析 D.孔子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 ) A.子产的观点 B.管仲的观点 C.孔子的观点 D.孟子的观点
3.孟轲认为君主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实行仁政的关键,为此他提出( ) A.“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B.“有治人,无治法” C.“惟仁者宜在高位”
D.“君尊则国安,君卑则国危”
4.孔子强调先教后刑,重视道德教化,为此他提出( ) 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B.“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C.“礼教刑辟交相为用” D.“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5.中国法律史中的比附类推原则,源于荀子的哪一种理论?( ) A.“徒法不足以自行”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C.“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D.“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6.墨家“天志”法律观的核心是( ) A.兼爱 B.非攻 C.尚贤 D.尚同 7.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体现在( ) A.崇尚自然,主张以道统法 B.主张相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C.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D.主张治人、治法并重 8.关于先秦法家学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先秦的法家学派是类似于古代西方的那种法学家集团
B.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齐国法家等;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和李斯 C.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重术,申不害重法,商鞅重势
D.法家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观作为论法的理论基础 9.先秦法家中主张“法、信、权”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申不害 B.慎到 C.韩非 D.商鞅
10.先秦思想家中,主张在经济和生产方面采取“决巧弃利”措施的是( ) A.管仲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1
11.“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一语出自( ) A.《商君书》 B.《慎子》 C.《管子》 D.《韩非子》
12.在秦王朝统治者中,特别强调维护君主专制“法治”的是( ) A.吕不韦 B.王绾 C.淳于越 D.李斯
13.汉文帝废除肉刑,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提出的( ) A.与民生息 B.轻徭薄赋 C.德刑相济 D.约法省刑
14.在《淮南子》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 ) A.仁政 B.重刑 C.无为 D.教化 15.犯罪存留养亲作为制度,首创于( ) A.北魏孝文帝 B.耶律楚材 C.李世民 D.金世宗 16.韩愈的圣人“制刑”法律观的依据是( ) A.“君权神授”说 B.“名教出于自然”说 C.性三品说 D.“阳德阴刑”说 17.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 A.儒学 B.理学 C.“法治”学说 D.道学
18.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命题的思想家是( ) A.韩非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梁启超
19.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近代思想家是( ) A.龚自珍 B.魏源 C.洪秀全 D.林则徐
20.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21.“国家以法制为先”的治国理论出自太平天国的( ) A.《立法制喧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英杰归真》 22.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一秉于礼 B.趋时更新 C.中体西用 D.因势变法 23.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是( ) A.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 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 C.太平天国领袖 D.资产阶级改良派 24.“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夫之 D.张之洞
2
25.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主张的是( ) A.张之洞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劳乃宣
26.梁启超论证“变法”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根据是( ) A.民约论 B.进化论 C.契约论 D.人性论 27.康有为认为要消除犯罪,最根本的方法是( ) A.日张法律 B.日议轻刑 C.日讲道德 D.去“九界” 28.沈家本主张用法“平恕”,执法“得中”。他认为中国历代刑法中,最为“得中”的是( ) A.汉法 B.隋法 C.唐法 D.宋法 29.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 A.排满 B.反帝 C.反封建 D.反清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 A.《代议然否论》 B.《五朝法律索引》 C.《排满评议》 D.《非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先秦“礼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思想家有( ) A.周公 B.管仲 C.邓析 D.孟子 E.荀子
32.法家提出运用赏罚的主要方法有( ) A.少赏多罚和轻罪重罚 B.赏功罚罪,赏勇罚怯,赏富罚贫 C.信赏必罚 D.厚赏重罚 E.赏誉同轨
33.下列著述属于王夫之的作品有( ) A.《读通鉴论》 B.《明夷待访录》 C.《宋论》 D.《读四书大全说》 E.《黄书》
34.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谭嗣同、沈家本 C.孙中山、章太炎 D.谭嗣同、严复 E.张之洞、刘坤一
35.孙中山先生的新民族主义的具体主张包括( )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废除领事裁判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保障人民的直接民权 E.收回租界和失地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
36.不法先王,不是礼仪 37.杀盗人,非杀人 38.明分使群
39.天下为主君为客 40.权能分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42.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43.简述谭嗣同的“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45.试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 A.管仲 B.荀子 C.李斯 D.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3.谶纬神学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是( )。 A.西汉末年 B.东汉 C.西晋 D.南北朝
4.“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出自( )。 A.《淮南子》 B.《新书》 C.《春秋繁露》 D.《新语》
5.在体例结构上体现了“王政布于上,诸侯奉于下,礼乐抚于中”原则的是(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大律》 6.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 A.礼 B.理 C.人情 D.经义
4
7.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王弼 B.鲍敬言 C.郭象 D.嵇康
8.“教随时设,政因事论”是谁提出的变法主张?( ) A.汉文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9.隋文帝杨坚的立法思想是( )。 A.立法简约 B.以轻代重 C.贵贱同法 D.约法省刑
10.柳宗元在其( )中集中批判了“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谬说。 A.《天说》 B.《伐宋》 C.《时令论》 D.《断刑论》 11.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韩愈 D.苏轼
12.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才能使“王者之化”成功的是( )。 A.柳宗元 B.韩愈 C.白居易 D.朱熹
13.“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是我国法律史上最早的关于律、令的明确界说,提出者是( )。
A.杜预 B.张斐 C.刘颂 D.王弼
14.朱熹的“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思想体现在刑罚手段上为( )。 A.主张恢复肉刑 B.主张取消肉刑 C.主张扩大赎刑 D.主张取消赎刑
15.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 A.儒学 B.道学
C.理学 D.“法治”思想 16.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洪仁玕的这一观点体现在哪一著作中?( ) A.《资政新篇》 B.《英杰归真》 C.《诛妖檄文》 D.《立法制喧谕》
17.主张“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8.1897年,康有为出版了( ),为变法提出了思想理论依据。 A.《新学伪经考》 B.《大同书》 C.《孔子改制考》 D.《春秋董氏学》 19.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 A.主权在民 B.司法独立
C.直接民权 D.自由、平等、博爱
20.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的是( )。 A.顾炎武 B.王夫之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2013真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