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这篇北京转友一万多字的转业安置心得体会,值得
所有军转干部深入学习
这是一篇10000多字的军转安置笔试、报岗、面试个人体会,供即将迈上新征程的战友们参考。一、笔 试 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直机关接收军转干部,施行统一笔试加面试。
1、笔试成绩重要性。首先,笔试成绩是一个“硬通货”,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公务员岗位,以及部分央企,均严格按照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入围人员。如:某单位岗位需求1个,确定的面试比例8:1,则所有报考该岗位的考生中,笔试成绩前8名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名单。其次,进入面试后,多数单位都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的办法进行最终筛选。总体看,笔试成绩排名靠前,在最终PK环节既有分数上的优势,也有印象上的优势。最后,施行统一笔试,本身是国务院军转办促进军转安置公平、公正的举措,在出题、监考、改卷、公布成绩等环节均十分严格、严肃。相信只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岗位选择上就一定会有更多机会,获得更满意的结果。
2、笔试试题和结构。根据国务院军转办公布的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的科目为《申论》,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20分,主要考察4方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具体有4大类题型:分析判断题20分、归纳概括题25分、文字处理题30分、作文45分。
分析试题性质和结构,我们要看到:①这是一种“标准化”考试,即考察的内容、考察的要求、考察的题型是相对固定的。②这是针对“公务员岗位能力素质所需”的考试,因此是围绕公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撰写能力展开的。③考试不考专业性知识,没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类型题目;也不考记忆性知识,没有诗词填空等类型题目。由此,把握考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所有的答案都来源于给定材料的阅读,答案是通过阅读总结、提炼而出。
2017年,3281名军转干部参加统一笔试。总分120分,平均分80.7分,最高分100分。其中,行政干部平均分80.99分,专业技术干部平均分80.19分。100分及以上的1名;90分至99.5分的289名;85分至89.5分的767名。 3、上培训班的必要性。标准化、结构化考试,总是有规律可循,有答题技巧可总结,有解题套路可模仿。因此,个人觉得报培训班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节省时间需要。培训班老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试题,对试题结构、答题技巧、复习重点、出题趋势等方面的把握,是十分细致和专业的,能帮助考生尽快进入情况,掌握复习和答题要领。这肯定比自己探索琢磨效率要高很
多。
其次,拿高分需要。理论上讲,基础知识是本,答题技巧是末。但实际中,出题老师为了追求试题的区分度,会在部分题目中设置陷阱、增加难度,不了解其中套路,基础知识再扎实,也很难破解这些“刻意”设置的陷阱,而这些题目正是拉开考生差距的题目。这也是有的在大机关工作、经常写大材料的战友,参加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最后,费用可报销。政治工作经费中有转业干部培训预算。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培训班次费用较高,报班前最好咨询单位分管转业工作的干部,确保无误。
4、自身优势与不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考试有了认识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针对性复习备考策略。 ①对于长期在机关工作、从事材料工作的,应考《申论》是有基础和优势的,备考重点主要是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针对薄弱环节做重点准备。比如:我在准备过程中,就通过参加一次中公教育组织的模考,发现自己在判断题、归纳题和病句改错题上失分比较多,于是集中时间对这些题型进行练习、研究和总结。同时,通过参加中公教育2天冲刺班,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题型答题技巧。
②对于机关工作经历不长或者很少从事材料工作的,复习备考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要从公文材料阅读、写作等基本功入手,扎实打牢基础,系统进行准备。培训班次建议选择
基础班,培训老师会带着学员系统梳理考题,讲授阅读方法,解读社会热点,以及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平时注意多阅读,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了解社会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③给从事专业性较强工作的打打气。从考分上看,在机关工作时间长、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多的战友占优势。但具体到岗位竞争上,这种优势只是相对的。因为各单位给出的岗位招聘条件,对所学专业和专业背景有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考分高并不代表符合所有岗位的报考条件,也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岗位都有竞争优势。
5、做题在“精”不在“多”。很多战友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会参与大量模拟考试。有的甚至长期坚持上午模考,下午听老师讲试卷。或许这样的方式,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从投入与产出比上来讲,效率不够高。“题海战术”的要义不在于多,而在于通过做题打通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参加模拟考试,主要是找到感觉、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形成套路。7月份左右,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模考,考前、考中、考后自我感觉都很良好,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但考试分数出来后,却让我大吃一惊,与自己预判的分数差了20分。这一差距,让我意识到自己此前对试题的认识和理解是肤浅的,自己所使用的答题方法是不对路的。于是我取回
自己的考卷,把老师讲题视频认真听2遍,反复琢磨自己为什么做错、为什么没得分,反复推敲每一类题型的破题点、踩分点,总结做题时间分配、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如:①薄弱题型总结。主要是判断题、归纳概括题、病句改错。其中,判断题主要是读得不够细,不掌握惯用套路,没有发现出题者设置的陷阱。归纳概括题主要是找“踩分点”意识不强,“关键词”没有写入答案。病句改错题主要是找对了“错误点”,但没有修改成为正确句子。
②哪些是基本要求?以作文为例,改卷老师指出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给定标题的情况下,一般不再添加副标题。二是分论点,一般不添加“一是”“二是”。三是作文字数超过1000字。这一点比较有意思,试题要求是1000字左右。第一次模考,我想既然是“左右”,那少一点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可实际上,试题答题卡给的就是1000字整,多出来的字是没地方写的。之后知道,作文最佳的字数是950字到1000字之间。
③考试时间如何分配?试题总的是4个版块:判断、归纳概括、文字处理、作文。作文参考时间是1小时,但通过模考,我发现自己写字慢,75分钟左右比较合适,这就要求我加快做完前面题目。
6、薄弱环节要反复练习。一道题,我们之所以做错,有的是因为粗心大意,有的是因为知识盲点,有的是因为不掌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回眸】这篇北京转友一万多字的转业安置心得体会,值得所有军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