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翰思归 ”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用张翰事,言不得便归)。晋代。
2)、“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用许汜事,言不屑求田)。汉末。
3)、“树犹如此”最后用典,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抒发了作者不能为抗击金军,收复失地效力,而徒然虚度年华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用桓温事,言己之伤感)。东晋。
5、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抒写爱国情怀、怀古、描写田园风光这三方面的词)
一、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和对投降派偏安误国的痛恨。 辛弃疾南归以后,并不因为偏安庸面下表面暂时的安定,而忘记了失去的国土,忘记了沦陷区人民。虽然在二十年服官期间,受尽压抑、排挤的苦闷,但他从没有因此认为国事已不可为。即使在友朋酬唱的作品中还是时常以平戎功业相鼓励。在屡次被弹劾,屡次被起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况下,他对投降派弄权误国,始终是不满和反感的,他对恢复事业,始终坚定地抱着积极的态度。辛弃疾以豪放的风格,反映民族矛盾和爱国思想,对英雄人物和投降分子的爱憎是极鲜明的。
二、反映被迫退休生活
辛弃疾二十年的被迫退休生活,始终充满着沉郁和倔犟的心情。
11
他对一丘一壑,虽也感觉悠闲自适,但终究非功成身退者可比,因此,常常由不满现实的情绪,转化为孤介兀傲的情怀。有时觉得交游零落,要去找寻那些淳朴善良的老农民作为知心朋友。对眼前妩媚的青山,认为与自己情貌相似,也有物我同化的幻想喜悦。退休时期的辛弃疾,他的思想感情,表面上好像很闲适,而内心却是沉郁的,他的恢复大志与当时政治上的客观现实,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作品用曲折的笔调和生动的语言,把作者的这种感情鲜明地表达出来。
总之,辛弃疾在民族矛盾上升的时候,他为民族为国家而发出慷慨激昂的正义呼号,或徘徊往复诉说自己不平遭遇的幽愤,这两种情绪,交流杂糅,成为他豪迈奔放而又沉郁婉约的文学风格。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岁月流逝,时无知音,没有人理解他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新诗知识概述 1、新诗 诞生源头
晚清谭嗣同、黄遵宪等人提出的“诗界革命”,是新诗诞生的源头。
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 《尝试集》 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12
第一,初创期(1917—1922)初期白话诗派。 代表人物:胡适
第二,探索期(1923—1927),新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上取代了文学旧诗在文坛上的霸主地位。自由诗派 代表人物:郭沫若、戴望舒
第三,成熟期(1928—1937),新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诗歌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大众化”,一是“贵族化” 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
象征派:李金发、冯至的抒情诗和鲁迅的散文诗;
第四,深化期(1937—1949),本期诗坛上出现两个派别。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七月派”,代表人物:牛汉、艾青、胡风等;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九叶诗派”,代表人物:辛笛 2、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简介,评价
朦胧诗派——新时期第一个也是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诗歌流派,它的崛起,终结了专制写作时代,开启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包括后朦胧诗潮在内,朦胧诗派被称作第二个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新生。
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食指等。
北岛 :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13
代表作:《回答》 《一切》 《宣告》 《十年之间》 《黄昏,丁家滩》等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后来兴趣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代表作:《神女峰》 《致橡树》 《墙》等
顾城 :原籍上海,1956 年生于北京,其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才10岁,两年后,便随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其诗集除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和《五人诗选》外,还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作文化交流。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于新西兰的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同年9月,在新西兰用斧头砍死杀妻子谢烨(诗人雷米)后自
14
杀,身后出版有长篇小说《英儿》(与雷米合著)、《顾城诗全编》等。 代表作:《一代人》 《远和近》 《感觉》 《弧线》 《小巷》等
海子 :原名查海生,1979年(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治大学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14日,写下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短短的七八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短诗。海子的诗在青年学子有广泛影响,并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但生前几乎没有结集出版。身后由骆一禾、西川等整理编辑出版的诗集主要有《土地》(长诗,1990)、《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1995)和《海子诗全编》(1997)等。
食指 :原名郭路生,笔名食指,中国著名诗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任性”一词的评价
任性是指作者顽固地不接受现实,对天真的幻想的执着。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语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