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点开其微博。发现@喀迩娜发表此文前,是一个空号,除了少量游戏记录以外什么也没有,我就不截图了。请大家呼唤它出示姓名、专业、行医资格证明,来支持其专业说法。我们姑且相信它是个医疗行业从业者,就像我们相信它今后会转职为留学生、银行职员、企业财务、工程师、卡车司机……,并再次出现在方舟子的转载列表里,一样。

重申上节原则。专业问题:中立性、权威性、公开性、署名。这些条件满足的越多,越有话语权。它满足了哪些?如果大多没有满足,我们把它当一个普通网友看待。

@喀迩娜 这位医生兼普通网友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所幸这些质疑均非专业领域的,所以它的身份疑问并不造成很大的影响:

(1).医院门诊和办公室在一起,是70,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2).医生写病历写错了还用橡皮擦小刀刮,是70,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3).收费处药剂师员工看不懂医生处方,是70,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4).疥疮外用药不齐备,是70,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5).没写人头攒动看病难,黄牛代挂号,医生乱开药收红包等90年代的医院状况,还是像70、80年代状况。

方舟子还补充了几个:

(6).封闭式,鼠洞般的挂号小窗口,是70,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7).墙上有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语,是80年代状况,不是90年代状况。

(8).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是一所科室齐全、设施先进,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单独的皮肤科。这与《求医》所述的皮肤科与外科合并成一科的情况不符。

剩下的我就不列了。总之,结论是,这文章不是一个90年代就医的人写的,而是一个70-80年代的人就医的经历。

这里依然存在着“陷阱逻辑”。比如为什么韩仁均要在90年代写自己70,80年代的看病经历?难道他90年代不看病么?或者他写了个求医的稿子,屯十年二十年用韩寒的名字投稿(这已经很奇特了),却没有被当时的编辑发现是70、80年代的看病经历?

但在本节,我们暂时抛开逻辑分析,看一下该质疑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网友在此分为两派,一派觉得,这没啥问题啊。另一派觉得,哎?这质疑得很对啊,虽然每个都是很弱的质疑,但那么多地方不合理,韩寒应该出来说明一下。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其它地方。比如《书店》中的书架是闭架还是开架,《小镇生活》中的校园是大学生的经验还是中学生的想象,《三重门》中的生煎包子打架是70年代的风气还是90年代的风气,90年代末上海的公路到底颠簸不颠簸。大家都分成了两部分,有些相信韩寒写的是真的,有些觉得挺假的,确实是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场景。要求“释疑”。

本文就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逻辑陷阱和忽悠手法。

这种手法叫做“诉诸生活差异”。在介绍手法之前,我们先来看方舟子的网站“新语丝”上,针对《差生韩寒》一文采访的同桌的证言,寻找证言漏洞的讨论。

26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博文配图(新语丝上的讨论)

//@hezter:98年12月19日早上钱钟书死的,当天是周六,如果是当天或隔天新闻联播播放,韩寒怎么晚上还在学校?

//@三思柯南: 记错了,这正说明了韩寒没有串供背台词…… >>李晋闻:

>>这个质疑很有可能不成立。

>>中共对于讣告的发布,是严格分等级的,级别越高发布得越及时。钱钟书的级别,估计还不能享受当天死当天或隔天就在央视新闻联播发讣告的待遇,很有可能是隔了2、3天才发的。 >>如果隔了2天,到12月21日星期一钱钟书讣告上新闻联播,并没有什么奇怪。 >>对于这种可以求证的事情,还是小心求证再质疑比较好。

当然,这是正常讨论,贴这个只是说明问题,不是说他们在密谋。

在这条讨论中,大家可以发现一句非常有趣的话:

对于(钱钟书讣告上新闻联播的日期)这种可以求证的事情,还是小心求证再质疑比较好。

27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此时大家不禁会想:咦?这是“可以求证”的事,那什么是“不可求证”,“随便质疑”的事呢?请大家抬头往上看本节开始的那8个质疑。最终只有一个被确认了。第8条,该医院的皮肤科与外科当时是合并在一起的,韩寒文章所述属实,确实是99年的情况。有医院网页为证。[10]

其它7条,什么挂号窗口大不大,医生写病历会不会用橡皮擦小刀刮,收费处药剂师能不能看懂医生处方,过了10年了,怎么证明啊?没法证明,也没法证伪。谁没事10年前去医院拍个照片等着今天发啊?

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拿“99年上海金山医院的挂号窗口不是韩寒说的小窗口,而是大窗口”的质疑为例。读者看见这个质疑,又发现无法找出证据,来证实和证伪这个质疑,那么,读者就会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和它对照。

如果韩寒说的是真话,上海金山医院99年确实是挂号小窗口。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证实此事,大家会使用自身经验来验证和判断,由于各自的生活差异,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20%的人,99年去医院的窗口是大窗口,和方舟子质疑得一样。 有40%的人,99年去医院的窗口是小窗口,和韩寒写得一样。 有40%的人,99年还小,不是自己挂号的,看别人信什么就是什么。

这是对一个质疑,那么这样的“不能证明”的“质疑”我们摆出10个会怎么样呢?

假设有10个这样的质疑ABCDEFGHIJ,大家以自身经验来对证,其中甲发现,ACDE和自己经验一样,质疑有效,其它无效。乙发现,BCEFGJ和自己经验一样,质疑有效,其它无效。以此类推,读者群就会形成例如这样一个分布:

(1).有10%的人,可能发现8-9条,甚至所有10条质疑,都是和自身经验相符的,韩寒果然是假的! (2).有20%的人,可能发现5-7条质疑和自身经验相符,剩下几条则是韩寒的经验和自己相符,那。。。韩寒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吧,还得看看。有10%的人开始怀疑,有10%的人还是决定相信。 (3).有40%的人,可能发现只有1-4条相符。我还是相信韩寒。

(4).剩下30%的人,发现这全部都是胡诌,韩寒说的不是和我自己的经历一样嘛!太正常了。

大家发现了什么没有?即便韩寒说的是真话,手握10多年前病历的铁证材料,原本理应结束的争论。到了现在,居然有20%的人开始怀疑他:韩寒果然是假的嘛!虽然比例不高,但考虑到怀疑者是从0%增加到20%,韩寒拿着铁证失败了!

并且,更有趣的是,怀疑者们还不理解为啥其它80%的人不怀疑。你们咋不信我呢?

你会发现,这个方法百试百灵,总是能争取到20%的人。这20%的人是什么人呢?是既不能识破这个逻辑陷阱,生活环境、个人生活态度,又和韩寒相差最远的人。

但是,实际上这是最正常的概率分布,因为总有那么20%的人,生活环境和韩寒大相径庭,而与质疑者(比如方舟子)的生活经验相近。只要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验证质疑,他们就会觉得,每条质疑,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和我的生活经验一模一样(当然,少量不一样的,受怀疑氛围的影响和人类自身的心理特点所致,他们会主动忽略掉),韩寒则总是说假话写假文章。剩下的呢,有些将信将疑,有些则就会觉得这20%的人太可笑了,怎么进入疯魔状态了,这么扯淡的质疑都信?那20%的人觉得好委屈啊。

28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发现了这个现象,比如李铁,但是他不知道这个现象的原因。

@评论员李铁说:我有个问题,这次说韩寒代笔的,有几个是写文章写出了点成就的人?有谁是在生活中有趣的潮人?他们平时连体育新闻都不看,怎么能理解一个大都市的80后潮人的调调?苦大仇深,天天只知道板着个脸谈革命和政治的迂腐之人,哪有资格来品鉴韩寒?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采用“诉诸生活差异”的质疑方法,与韩寒生活差异最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无法识破这个诡辩陷阱的人,就会成为铁杆的质疑派。女人(性别差异),长者(年龄差异、代沟),不码字的人(专业差异),中学狠劲读书不早恋的人(教育差异),苦大仇深的人(性格差异),无趣的人(兴趣差异),这群人中招中得最多。

讲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么?

好了,现在是休息时间:

@方舟子:《三重门》:“高中的生活一下比初中宽了许多,愿听就听,一切随便,甚至上课睡觉也可以,只要不打呼噜。”高中因为有高考的压力,应该比初中更紧张才对。这是哪里的高中啊?还允许课堂上睡觉?怎么像是大一的生活?是代笔者把一部写大学生活的小说改成写高中的又没改全吧?

博客配图(使徒子的漫画)

这个笑话由于@使徒子的精彩配图,大家都知道了。前几天和一大群朋友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正好说起方舟子这个笑话:韩寒《三重门》里写自己高中上课睡觉,方舟子质疑韩寒,高中有高考压力,怎么可能允许课上睡觉?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哈哈大笑。良久方停。这时,角落出冒出一个怯怯的声音:难道方舟子说的不对吗?高中上课确实不能睡觉啊,头低一点都会被老师骂。

由此可见,任何稀奇古怪,荒谬绝伦的生活经验,总会有人有的,哪怕是1%。

接下来是另一个笑话: 《三重门》

卧春 卧梅又闻花 卧知绘中天 鱼吻卧石水 卧石答春绿。

林雨翔大叫:“好!好诗!”发议论说:“这首诗不讲究韵律,不是韩愈所作,这种五言绝句肯定是柳宗元反对骈骊文那时候创作的,我曾在《中国文学史》上见到过。凭我的记忆,卧梅是指盛产于北方的一种梅花,枝干横长,看似卧倒;主人正在房里卧着,心中描绘自己如日中天时的情景,而?卧石?,似乎是哪本古书里的?《万历野获编》?好像是的,里面的一个地方,在云南?好像是的,是一个景观,临近它的一潭水叫卧石水,鱼都在轻吻卧石水,这一段真是写神了,有柳宗元《永州八记》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那——鱼的风采,最后,卧石似乎在回答春天已经到了,好诗!好意境!”

@张放:此段更能凸显16岁少年的文学天才。作者对古诗词的韵律也十分懂得,而且通过读,就能够判断出来这五言绝句肯定不是出自唐代韩愈之手。厉害!而且还没完,还能判断出这绝句是出自唐代柳宗元笔下。而且还没完,还知道是柳宗元在批判骈俪文泛滥文坛时所创作的…………

29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这首90年代在中小学传播极广的《我蠢》的段子,后头装逼引用90年代中学教材几篇课文进行了一大通胡扯。张放老师识别不了。有人觉得这事落幕了么?不是的。天涯有人觉得张放老师太委屈了。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段子?谁知道这段子是不是韩寒本身创作的?难道不是很有文采么?16岁能写出来么?这不是代笔的铁证么?张放评价的不是诗作本身!而是后面那些分析!这帖子后面则是一大堆赞赏之词:佳作!又一力作!

这个分析我不贴了。还是这句话,任何不可思议的生活判断差异,也总会有人有的,哪怕是1%。

所以记得,“诉诸生活差异”是一个典型的忽悠手法。总有人和你的经验一样,也总有人和你的不同。如果你无法识破这个手法,就有可能会变成那几率分布中的那20%。其实就是被骗了。这个手法最早是算命先生使用的。不断地叙说某种典型的生活,“你20岁娶妻,2年后生子,父亡母在,5年后有血光之灾……”。哪怕9个人说不中,他们也就是一笑而过,但只要说中1个人,算命先生胡诌的典型生活刚好命中他的生活经验,立刻死心塌地的信了,活神仙哪!然后乖乖掏钱。

本文的主体部分已经说完了,最后说一下第三个医生。 ----------------------------------------

3.诉诸权威

方舟子:医生@lw56102 :求医原文中说的是病历卡,这个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原文中说病人的姓名信息在病历卡正面,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张纸只有一面写字。要是文学加工,这个细节加工的完全没有必要,很明显原文是写于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年代,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

第三个医生是来否定韩仁均的证据的:《求医》一文写于99年上海,里头出现了病历卡,韩仁均也拿出了病历卡,但是这是假的,因为上海99年早就不用病历卡了。

大家被骗怕了,赶紧查一下这个医生的履历:大学:滨州医学院 (1996年)临床医学系 大连医科大学 (2001年) 研究生公司: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02 - 2004) ……

是个真的医生哎。好厉害。那说得对不对呢?

(上海网友纷纷贴出自己的病历卡。。。。。。。。)

@围观-改变中国:给这位似乎对上海情况有所熟悉的“医生”@lw56102 科普一下:附图中,小册子为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为参保人员所用),蓝色卡片为社会保障卡。多数上海人将前者成为病历卡,后者称为社保卡。

@汗液:@lw56102 这个应该不是古代的东西吧?

@肆四四肆:我发现我真是闲到蛋裂了。方舟子你借用别人的话来一口咬定9x年不可能有病历卡,所以一定是出现在更早的时候,老子刚随手一翻就翻到了我09年的病历卡,前后不到5秒。长宁区是上海中心城区,09年都在用病历卡,9x年有什么不能用?

网友还在金山医院网页上发现了病历卡。

在大量证据面前,@lw56102改口了: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忽悠的原理和技巧(6)在线全文阅读。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1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