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理上的准备:采用花样跑、徒手操的方式,调节学生的生理机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二)学习阶段
1、循序渐进教学,由走、跳逐渐过渡到跑,由腿部单周期的蹬摆练习发展到连续完整的途中跑蹬摆技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发展到激烈的比赛教学上。
2、通过反复练习、观摩、对比,采用趣味游戏的练习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意念引导、韧带拉伸、娱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八、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预计本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45次每分钟左右,平均心率11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为35%--40%左右。
九、教学场地和器材:田径场,接力棒两根习、观摩、对比,采用趣味游戏的练习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意念引导、韧带拉伸、娱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八、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预计本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45次每分钟左右,平均心率11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为35%--40%左右。 九、教学场地和器材:田径场,接力棒两根程等展开。 一、教学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健康第一”、 我运动、我快乐的教学指导思想,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理念。以锻炼身体为原则,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建立现代社会健康观和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校运动场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体育教学器材来安排教学。 二、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而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全程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弯道跑和直道跑着地和摆臂的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做到和跑的节奏相配合。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和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学生趣学、乐练,促使学生主动学
- 16 -
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为趣味,进而在快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90%的学生能改进途中跑技术。
3、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改善协调性、发展速度素质。
4、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顽强拼搏的品质,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和集体的荣誉感,并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语言法(2)直观法(3)完整法和分解法(4)重复练习法(5)变换练习法(6)合作探究法 2、学法:
(1)练习法(2)讨论法(3)比较法(4)自主探讨学习法。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
在准备活动中就通过自由跑、徒手操、名人效果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反复、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少年人的好奇、好胜的心理,转移生理疲劳的注意力,使学生忘记疲劳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不仅让课堂有一个教学情境,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抓住主题,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途中跑的蹬摆技术,区分弯道跑和直道跑摆臂和脚着地的不同,让学生熟悉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式,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围绕这个中心,从课的准备活动就开始着手,活动中以腿部蹬摆到全脚掌落地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无意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途中跑的部分技术内容了。基本部分开始后,通过小步跑、后蹬跑等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过渡到完整跑等方式,循序渐进,突破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新颖的竞赛法和游戏练习法去完善、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实现课的目标。 3、以人为本,教书育人,陶冶情操,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课的开始阶段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并采用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互相鼓励,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减轻教学传授压力,使练习变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愉乐身心目的。用竞赛法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斗志,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用身体练习去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七、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心理的准备:通过课堂常规达到收心聚意作用,阐述课的内容、目标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学前准备。
2、生理上的准备:采用花样跑、徒手操的方式,调节学生的生理机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二)学习阶段
1、循序渐进教学,由走、跳逐渐过渡到跑,由腿部单周期的蹬摆练习发展到连续完整的途中跑蹬摆技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发展到激烈的比赛教学上。
2、通过反复练习、观摩、对比,采用趣味游戏的练习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
- 17 -
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意念引导、韧带拉伸、娱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八、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预计本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45次每分钟左右,平均心率11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为35%--40%左右。 九、教学场地和器材:田径场,接力棒两根展开。 一、教学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健康第一”、 我运动、我快乐的教学指导思想,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理念。以锻炼身体为原则,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建立现代社会健康观和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校运动场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体育教学器材来安排教学。 二、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而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全程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弯道跑和直道跑着地和摆臂的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做到和跑的节奏相配合。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和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学生趣学、乐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为趣味,进而在快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90%的学生能改进途中跑技术。
3、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改善协调性、发展速度素质。 4、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顽强拼搏的品质,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和集体的荣誉感,并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语言法(2)直观法(3)完整法和分解法(4)重复练习法(5)变换练习法(6)合作探究法 2、学法:
- 18 -
(1)练习法(2)讨论法(3)比较法(4)自主探讨学习法。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
在准备活动中就通过自由跑、徒手操、名人效果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反复、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少年人的好奇、好胜的心理,转移生理疲劳的注意力,使学生忘记疲劳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不仅让课堂有一个教学情境,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抓住主题,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途中跑的蹬摆技术,区分弯道跑和直道跑摆臂和脚着地的不同,让学生熟悉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式,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围绕这个中心,从课的准备活动就开始着手,活动中以腿部蹬摆到全脚掌落地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无意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途中跑的部分技术内容了。基本部分开始后,通过小步跑、后蹬跑等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过渡到完整跑等方式,循序渐进,突破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新颖的竞赛法和游戏练习法去完善、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实现课的目标。 3、以人为本,教书育人,陶冶情操,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课的开始阶段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并采用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互相鼓励,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减轻教学传授压力,使练习变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愉乐身心目的。用竞赛法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斗志,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用身体练习去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七、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心理的准备:通过课堂常规达到收心聚意作用,阐述课的内容、目标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学前准备。
2、生理上的准备:采用花样跑、徒手操的方式,调节学生的生理机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二)学习阶段
1、循序渐进教学,由走、跳逐渐过渡到跑,由腿部单周期的蹬摆练习发展到连续完整的途中跑蹬摆技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发展到激烈的比赛教学上。
2、通过反复练习、观摩、对比,采用趣味游戏的练习形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意念引导、韧带拉伸、娱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八、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8.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
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9. 2、生理状况预测:预计本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45次每分钟左右,平均
心率11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为35%--40%左右。 九、教学场地和器材:田径场,接力棒两根
10. 跨越式跳高
一、课程资源分析
- 19 -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跨越式跳高;(2)游戏:投毽比准 2、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田径教材的跳跃项目之一。人的跳高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自然跳跃能力中发展起来的,从小到大,人们可以有意无意地经常反复地获得跳高的体验。本课时的跨越式跳高学习是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掌握的各种跳跃能力为基础。让学生了解跳高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但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果断和自信的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在跳高教学中,应把助跑,起跳作为重点,不能过早的引导学生过分关注在过杆的姿势和高度上,以免影响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技术动作。 (二)学情分析
我校长期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学生有极大的体育学习热情,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时教学的有利条件。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期,朝气蓬勃,富有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三)场地器材:皮筋4根、音箱1台,MP3一副、 毽球53个,标志物8个、彩带53根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本课时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分析,围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学生积极参与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和练习,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自主学习。 ②有8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弹跳力。 ③学生在尝试跨越式跳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获得自尊和自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起跳有力。 难点:跑跳结合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法和学法的过程中,不要过多过细的把时间放在动作的纠正上。比如跨越式跳高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助跑放松协调,角度适中,就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习时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成就感。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创想、感受,最后达到目标要求。
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讲解和示范法:利用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来说,讲解与师范法应用的好坏,对于很好的完成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分解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本课学习跨越式跳高,先体会过杆落地的动作技术,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
-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体育说课稿(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